求才若渴——精心打造人才事业平台
20.01.2017 15:04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人才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所有问题的核心。去年来,全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对上海人才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优化,但依然存在着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生存难等一系列问题。难怪人才成为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大话题——
设立创新人才政策研制专门机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人才是推动和实现创新的主体,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
农工党上海市委调研指出,当前本市高层次人才政策效能评估揭示了3个弱化现象:一是“政策强法律弱现象”。政府规章比重偏大而法律法规明显弱化,不利于人才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虽制定了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对自主培养和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纲领性作用,但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基本法的规范和引导,不可避免造成人才政策之间的互相冲突或趋同化等问题,大大限制了人才政策的体系化、结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政策性项目‘碎片化’现象”。多个人才专项计划之间出现趋同化现象;多个人才专项计划到底是短期性计划还是长期性政策,定位并不明确;多个人才专项计划缺乏有效的评估,运行效果到底如何也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三是“科研院所强企业弱现象”。政策支持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层面,而政策对企业或跨国公司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方面没有展现很强的支持力度。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设立创新人才政策研究与制定的专门机构。在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依靠专家担纲,向社会进行政策发布、民主参与决策等环节,形成科学缜密体系,从而保证创新型人才政策制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同时,注重建立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强化以企业为主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政府除在引进人才的审批手续、护照办理等方面支持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外,还应在财政、税收与补贴政策上积极支持企业的人才发展,支持企业购买世界核心技术和人才,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此外,政府有责任为企业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企业顾问团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交流、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风险预测等服务,甚至对一些资金、技术、人才发展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救援服务。
培养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去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今年上海两会,丁明代表指出,上海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教育资源丰富,应该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方面作出贡献。
丁明说,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生产、服务领域中具备专业技能、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员,他们经验丰富,技艺精湛,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然而,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约占劳动者总量的20%左右,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比重相比明显偏低。
对此,他建议,上海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使其设置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满足各类人才市场的需求。职业学校要加强专门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加强通识教育,打好教育基础。同时要抓好职业教育各门课程教学中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的教师队伍一定要重视。这支队伍的素质举足轻重,应该比一般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足够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能,能把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王福明委员呼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建立“国家职业层级框架”制度,为工匠制度建设、工匠精神坚守和工匠文化传承提供制度保证。该框架应集学历、工龄、技术水平、能力素质、薪酬资历等要素为一体,分为若干级,是个体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的综合评价框架。该框架应随着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进阶”通道,实现学历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异类等值,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使技能人才得到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甚至更高的社会地位。
为年轻科技人才解决住房问题
上海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大量的年轻技术人才,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上海一定要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任进代表说,上海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不应只是针对领军人才,外地户籍的年轻人如今在上海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买不起房,买房难、买房贵。例如,上海市购房新政规定,外地户籍购房需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由2年变为5年,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大于或等于35%。这极大地限制了年轻人员,特别是年轻科技人才选择在上海工作、发展的愿望。他们不得不去上海周边城市找工作、定居。
任进建议,上海市购房新政可以对年轻科技人才实施优惠政策,包括所得税的年限可为2年,降低首付比例为15%—20%等。上海已有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的白领公寓等,但白领公寓数量偏少,且申请有诸多限制,如只限于本地区的单位,国家单位就不能申请等。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需求。应当增加房源,放宽申请限制。同时,增加白领公寓的数量,以优惠价格优先提供给年轻科技人才。
针对人才成长环境差、政策保障力低这一问题,廖宗廷委员提出,除要加大各类人才公寓的建设力度外,特别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由政府统一为重要用人单位(如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建设专门人才用房,凡是符合科创中心建设要求的人才,均要及时解决住房问题。“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解决人才数量少等问题,就必须营造好环境,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现今上海由于高房价等问题不断恶化,导致高水平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培养的环境差,而且又缺少有力的政策保障,已经导致相关单位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培养举步维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作者:姜晓凌 耿挺 王毅俊) 【来源】上海科技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1.2017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