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倒计时 未来上海水产市场格局如何变迁

02.11.2016  01:09

 

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倒计时

10月29日早上5时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汽车的发动声划破清晨的宁静,58辆车载着141家从江苏来此经营淡水鱼海鲜档的商户和他们的全部“家当”,离开铜川路,开往他们的“新家”,位于嘉定的上海嘉燕市场。

10月31日24时整,铜川路水产市场将全面关闭,停止经营。截至29日上午,铜川路水产市场2100户登记在册的商户中,少部分已完成搬离。据负责相关工作的普陀区整治办主任吴建伟的摸底统计,大概有1700多户商户会选择在10月31日当天集体搬离。

最后一天的计划

关闭进入倒数第二天,铜川路水产市场的主干道上,两旁的商铺门前已经拉起了绿色网格布,筑起了围墙。然而2米高的水泥围墙内,生意依旧进行着。

从10月28日到30日这三天正好是周末,也是海鲜经营的高峰期,商户们都舍不得早走。“不能提早搬啊,否则客户来了找不到我们,就到隔壁家去了。”老吴在铜川路专营大闸蟹,有几个固定的饭店会来向他进货,但饭店除了到他家买蟹,还会到其他店进些鱼和虾,一旦他先走,客户找不到他家,必定会到别家去。

和老吴一样,1700多家商户要到最后一天搬走,这和吴建伟的预判是一致的。吴建伟表示,10月31日市场关闭是肯定的,但搬离工作有望在一周内结束。市场关闭后,估计商户的撤离会集中在11月1日到3日之间。

据介绍,10月31日当天9时开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将全员到岗引导商户有序搬离。市场成立结算中心,给商户发退还的三个月租金和一个月租金奖励。交警在铜川路从兰溪路到曹杨路段的主干道上重点疏导管理,如遇到大客流,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11月1日凌晨1时,指挥部会在铜川路市场的8个出入口和9个应急通道下达管控令,控制车辆只出不进。

下一个“铜川路

市场关闭后,2100户商户将去哪里?目前,铜川路水产市场的90%商户都已和宝山的江杨水产市场和江阳水产市场签约,除了昨天早上到上海嘉燕市场的141户商家,还有100多户选择到浦东的凌海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

小商户和散户都选择到大小江杨(阳),只有少数高端商户到凌海国际。”陈先生在小江阳拿了一个上下各28平方米的铺位,月租7000元。“那里的租金比较亲民,若要进凌海国际,是有门槛的。

对于大小江杨(阳)来说,这场“接班”已经等待了9年。早在2007年,铜川路水产市场已经传出要关闭的风声,但是铜川路市场一天不动,大小江杨(阳)就一直兴旺不起来。这9年当中,大江杨有一半的铺位都是铜川水产市场商户保留的“空铺位”。

老吴就是在2008年到江阳水产市场拿了铺位,但是一直空在那里,因为“那边人气不足”。

据统计,大江杨水产批发市场原有900余户摊位是原来铜川老客户保留的,加上专门为此次搬迁腾出600多个摊位,现在已经全满。而小江阳水产市场内1700余个摊位也已全满,其中90%以上都是来自铜川路的商户。

大小江杨(阳)两个市场加起来有3000多户铜川水产市场过去的搬迁户,比原来登记在册的2100户还要多。原来,不少在铜川水产市场打工的工人,对海鲜生意的路数已十分熟悉,趁着此次搬迁,在新市场要个店面,变成了老板。

未来的水产市场

铜川路水产市场的关闭,意味着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水产市场走向终结。“随着城市发展,市区里的水产市场肯定都要搬到远郊。”老吴的蟹除了要在铜川水产市场卸货,还要去慈溪卸货。“路上太堵了,来进货的客户堵在这里好几个小时走不了,水产都死了,损失太大,不是长远之计。

2013年8月,《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到,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一个中心批发市场、一个副中心市场、10个区域批发市场,以及粮食、水产、活禽三种专业批发市场。

按照规划,东方国际水产城和江阳水产市场将建成两个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分别以经营冰鲜和活鲜水产为主。未来,江阳水产市场将通过完善布局,引导货源流向,满足市民对水产品的需求。

根据这个规划,铜川路市场是应该关闭的。”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会长范守霖表示,“铜川、百川水产市场的关闭,标志着中心城区不再设水产批发市场,这是符合规划的。

2015年底,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组织专题调研,发布了《上海水产市场升档提级意见》。调研报告认为,上海水产市场的定位要瞄准国际领先地位,创新国际渔业资源贸易平台。10月26日,位于上海自贸区内的凌海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揭幕,标志着上海水产品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

水产市场不一定污水横流,也可以干净整洁。”据范守霖介绍,凌海国际在硬件上对水产市场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地面全钢化无渗水处理;建有废水收集系统和无公害垃圾处理系统,园区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垃圾回收处理;配备统一的食堂、职工宿舍、统一车队等;还引进了一卡通等电子支付方式。

未来,新市场要严格执行高标准的规范,老市场逐步升级,慢慢走上规范道路。”范守霖认为,这是未来上海水产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引入‘互联网+’的硬软件布局,引进有资质的金融服务机构组成战略伙伴,推广基于第三方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服务手段,将有助于传统的水产市场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