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食安信息成焦点 追溯一条鱼要过三道坎

14.08.2014  11:55

本报讯(记者 陈玺撼)在前天举行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上,水产品成了众矢之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每条鱼”要实现可追溯,至少要过技术、成本、消费习惯三道坎。记者昨天走访市场发现,一些沪产水产品已开始探索追溯体系,这三道坎是相关生产经营者须正视的难题。

开发了多款食品追溯系统的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物联网应用事业部总经理徐振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而言,食品实现可追溯完全不是问题。猪肉在这方面是“先行者”。去年,本市200多个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和6000多家养殖户饲养的近20万头能繁母猪已经安上西瓜子大小的电子芯片耳标,从繁殖场、养殖场再到屠宰场的每一段经历都会详细记录。此外,电子标签还能以佩戴项圈、脚环或植入皮下、口服陶瓷丸等多种形式“”上家禽、牲畜。同理,水产品也可以植入带数据传输功能并经无毒封装的防水芯片,也可以宰杀并包装后在包装袋上加贴二维码、追溯码等标签。

徐振表示,这些技术都已经很成熟,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每条鱼如果都要加载追溯信息的话,输入和读取的工作会很繁琐。不过,现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以批次为单位集中加载和读取信息。

其次是成本问题。最近,一些在线超市和团购网站上出现了一种“有机甲鱼”,采用预包装,包装上附有一张轻薄的追溯卡,上面标有二维码,消费者下载甲鱼品牌对应的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就可知道其从养殖、加工到销售三个环节的具体信息,尤其是养殖环节,可以具体到产自哪个鱼塘、鱼塘的深度、投放养殖的密度、喂养的饲料。

从事甲鱼养殖和销售的上海凡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肖玉杰告诉记者,公司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产品的价格会略高于市场平均价,目标客户是中高端消费者。不过,他同时表示,正在考虑通过技术平台的输出,“稀释”早期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上的投入。据透露,该公司还在尝试将产业链向餐饮环节延伸,用餐饮行业较高的利润来“补差”。届时,这种“有机甲鱼”的零售价有望降低一半以上,显得更为亲民。

最终,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还需要经过消费者的检验。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分析说,上海最早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等试点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虽然成效明显,但还存在查询操作不够便捷等问题。未来上海要推行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统,在兼顾低成本、高技术等特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公众“又快又准”地去操作。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施行,各类追溯系统将“百花齐放”,这或许会对消费者查询造成困扰,也会形成重复开发及浪费。市食安委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经考虑到这点,未来将统一规定各类食安追溯信息上传的技术标准,并进行信息归集处理,方便共享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