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上海市气象局将对公众开放气象业务工作区

19.03.2016  09:29

  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昨天,上海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史军表示,2015年是有现代观测以来最热的年份,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去年12月同期最热

  据世界气象组织通报,去年地球表面上方空气的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时期的测量值约高1℃,大幅突破了历年纪录。这距离世界各国协议“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保持在远低于2℃的目标”已经十分逼近。若超过2℃水平,预计地球上的生命将更加岌岌可危。从我国来看,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1.38℃,升温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

  史军表示,从1880年-2012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85℃,而在1951年-2012年,上升速率更快,到了1983年-2012年,堪称北半球最热的30年。2011年-2015年,又是1980年以来的最暖5年。2015年是136年来最热的一年,2015年12月是136年来同期最热的一个月。

  根据预测,从2016年-2035年,地球表面温度可能继续升高0.3-0.7℃。具体而言,地球各处升温也呈现区域性差异。“北极地区升温快于其他地区,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史军说。

   高温、暴雨不断增加

  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干、更涝。

  史军介绍,尽管从全球来看,平均降水量在增加,但地域差距很大,“干的地方更干,湿的地方更湿”。2015年自然灾害影响了1亿人口,其中受旱灾影响就达5000万;而一些地方的暴雨事件也在不断增加,“一代一遇”的暴雨更加频繁。

  我国同样呈现这样的特征:自1961年以来高温热浪增多明显,本世纪以来更为突出,平均每年高温面积占全国的27.4%,超过常年两倍。同时,我国年降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日数明显增加,易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短历时暴雨增多增强。在所有模式预估中,未来中国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增加趋势,而我国一条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干旱化趋势带却将越来越旱。

   气象局将对公众开放

  本周日上午,上海市气象局将对公众开放气象业务工作区,目前正通过“上海天气网”接受市民预约。上海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徐建中介绍,预约成功的市民可以参观工作区,了解上海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等业务。在此期间,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徐家汇气象观测场也将对公众开放。

  3月22日上午,气象科普咨询活动将在上海气象局东门外举办。同时,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县的气象局也将在今天至23日间陆续对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