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发展论坛聚焦“智慧气象·气象现代化”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报道 智慧气象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只有跳出部门、行业、学科门槛,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更综合的视角思考和探索智慧气象,才能使其发展愿景成为现实。
这是在12月18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年会暨第六届气象发展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该论坛由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暨南大学、美国Gartner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智慧气象·气象现代化”,展开深入讨论。
“智慧气象和气象现代化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层面。”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新文表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气象发展方式、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深化气象改革等都是其重要方面,因此更需要以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视角来思考智慧气象和气象现代化。
作为智慧气象的重要一环,大数据的融合应用成为专家热议话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部主任张新红认为,数据开放比信息公开更为重要,让数据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政府不需要补贴和建立所谓新兴产业,只需要开放数据,即能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新兴服务业。”
“所有能数据化的都将数据化。”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庄旭东认为,探索智慧气象应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正是基于对数据化的探索,目前,广东全省各部门已共织、共享一张数字预报网络,个性服务、定制产品等智慧气象建设成果已初具雏形。
在陕西省咸阳市政府信息办主任、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鹏看来,建设智慧气象要避免走入“大机房即是大数据”“云存储就是云计算”等误区,始终盯住在气象数据的综合利用上做文章,以更开放的胸怀,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据悉,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气象领域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机构。气象发展论坛一年一届,已成为气象社会学科相关各领域、各学科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