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宅陆氏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元
晨报记者 王亦菲
上周,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公益坊部分房屋被拆除。昨天,有市民向晨报反映,位于天潼路800弄,已被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末建筑陆氏民宅被拆。
记者调查发现,陆氏民宅被拆已多年。闸北区史料陈列馆表示,目前已经进入执法程序,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的拆除工作未获批准。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表示,初步处理结果是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
老宅没能逃过被拆命运
王阿姨在天潼路800弄住了40多年。今年60岁出头的她,从小就听着父辈说起弄堂里的故事。
“这里本来是一户陆姓人家造的,建于清代末年,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王阿姨说,在她孩提时代,附近居民都把陆氏民宅叫作陆家花园,那时院子里绿化很茂密,冬暖夏凉,环境幽静。
随着时间推移,陆氏民宅房屋渐渐老去,拆迁也列入了议事日程。
“老宅动迁我们当然欢迎,毕竟能改善居住环境。不过,百年老宅就这样一拆了之,还是太可惜了。”王阿姨说:“2003年、2004年的时候,开发商进驻小区,天潼路800弄的房屋被逐渐拆除,屋顶被掀掉,外墙被敲了个洞。”
在查阅相关文件后,里弄居民发现,陆氏民宅在2004年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王阿姨等人随后告知拆迁人员,这是保护建筑,不能随便拆除。随后,在相关部门介入下,拆除工作暂时停止。
但让王阿姨想不到的是,陆氏民宅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被拆除的命运,“我前几天路过老房子,进去看了下,里面已经是一片废墟,陆氏民宅基本全部被毁坏,只剩下几根横梁。”
缺保护,文物建筑成废墟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天潼路800弄。这里已经是一处拆迁工地,只剩下一堆砖瓦废墟,无人居住。
“这里已经拆了十几年了,哪还有什么保护建筑。”拆迁工人告诉记者,大概在2005年拆除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曾接到过通知,说工地里有一处文物保护建筑,要求他们拆除时不要破坏。“平时也没人来管,风吹雨淋,渐渐房梁什么的都烂了。”
工人带着记者来到天潼路800弄164支弄7号,“这个就是文物保护建筑,你看,现在基本成废墟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陆氏民宅外观已经完全无法看出房屋主体样貌,从俯瞰图大致勾勒的轮廓看,原本应该是一处四合院结构住宅,砖木结构,而现在只剩下了被腐蚀的横梁和一些随意丢弃的砖瓦、木板。只有弄堂入口处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写着的“陆少棠界”四个字,证明了这里曾有的历史风貌。
“这地方既没铭牌,也没人来察看管理,时间久了房子都烂了,之前还发生过几次坍塌。”工人说。
据悉,2010年9月1日,天潼路800弄181号左厢房发生屋内网板砖部分脱落,面积近10平方米,所幸无人员受伤。
在闸北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中,天潼路800弄164支弄7号陆氏民宅(陆少棠宅)赫然在列,公布时间为2004年1月6日,且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元
对于拆除,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曾发布过一个声明:公司在2002年8月19日取得闸北区5号旧改地块的开发经营权,当时并没有任何部门通知公司,地块内有一处属于保护建筑范围的民宅。所以,公司按照正常的开发流程对地块进行动拆迁工作,这其中就包括损坏了的陆氏民宅最外围一间。2004年,公司才得知陆氏民宅是保护建筑,并接到闸北区文化局的口头通知后,就暂停了拆迁工作。随后,公司方面和文化局的相关专家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陆氏民宅的布局、结构、装饰物等原装保护方案。
然而闸北区文保局表示,该公司十年内股权变更很多次,所以老宅非但没有得到修复,反而去年再次启动了拆迁。记者致电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目前已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是陆氏民宅边界外围部分损坏,目前已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
昨天,记者多次致电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但总机始终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