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沪一处旧居将封闭大修 曾与杨开慧居住
原标题: 毛泽东在沪一处旧居将封闭大修,曾与杨开慧及儿子在此居住
图片说明:毛泽东旧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是一幢上海二十世纪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实习生 彭致恺 图
12月1日起,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茂名路的毛泽东旧居将封闭大修,预计2016年6月底竣工后重新开放。静安区文史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毛泽东旧居自对外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大修。大修完成后,陈列馆内有望增添一部分重要文物,并考虑增设毛岸青史料陈列室。
毛泽东旧居馆内陈列。
毛泽东、杨开慧曾在此生活近一年
毛泽东旧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这是一幢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毛泽东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
“这片石库门建筑大约建于1915年之前,距今已逾百年。”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告诉澎湃新闻,这排石库门有5号、7号、9号三个门牌号,总建筑面积589平方米。当初,毛泽东居住的是其中的7号,他从1924年2月一直住到当年年底。
根据相关史料,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回到上海(这也是他第九次来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兼组织部长,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主任等职,这次,他居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即现在茂名北路120弄7号)。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2岁的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岸青,也来到了上海。
当时, 这幢小小的二层楼里不仅住着毛泽东一家,还有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和孩子以及罗章龙一家。这期间,毛泽东每日忙于共、国两党的诸多事务。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
杨继光馆长认为,这处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住得最长的一幢房子,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处寓所,“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毛泽东、杨开慧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这在毛主席往后几年的经历中再也难有了。”
于是,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特意请艺术家用雕像呈现这一幕。旧居入口弄堂里有一组塑像,便是毛泽东一家人在竹林下小憩的情景。
毛泽东旧居馆内陈列。
大修计划投入400多万元
据杨继光介绍,毛泽东旧居1977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0月,旧居完成修缮、改造,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
整个陈列馆分为三个部门:5号是序厅,介绍毛泽东为何在1924年来上海,在上海做了什么,以及后来为什么离开上海;7号展厅的一楼为旧居原貌呈现,包括毛泽东一家当年的卧房、厨房、会客厅;9号展厅是个专题展《毛泽东在上海》,介绍主席历年在上海的工作、生活情况。
“毛泽东旧居从开放至今,10多年来一直未进行大修,房屋出现不同程度老化,需要做整体修缮。”杨继光称,此次大修之前就被列入静安区文物建筑修缮计划,总修缮资金400多万元,工期预计半年。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旧居的大门油漆多处斑驳、脱落,室内墙壁、部分家具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杨继光表示,大修将对石库门房子的瓦屋顶整个翻修,补漏防漏,重新粉刷老式油漆也是修缮重点之一;另外,室内老化电线全部更换。整个大修聘请具有历史保护建筑资质的队伍进行施工,大修要完全遵循石库门技艺,必须“修旧如旧”。
除此之外,石库门老房子如何消灭白蚁、防治白蚁,也是此次修缮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考虑新增毛岸青史料陈列室
大修期间,毛泽东旧居将封闭至少半年,这期间不对外开放。预计明年6月底大修完成后,陈列馆内有望增添一部分重要文物,并考虑增设毛岸青史料陈列室。
杨继光介绍,陈列馆开放前,静安区曾邀请了毛岸青夫人邵华来考察过。大约1998年,邵华将军前来考察时,根据她了解的资料和背景,进一步确认7号就是毛泽东此前居住的房子。再后来,静安区相关人士找到毛岸英遗孀刘思齐将军,刘思齐捐赠了毛岸英的遗物,包括毛岸英在苏联时期用过的缝纫机、收音机,苏联政府颁发给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以及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牺牲后,刘思齐前往岸英牺牲地取回的泥土。
“毛岸英烈士的遗物极其稀少,我们能获得这样的文物非常难得,旧居特意在二楼布置了一个毛岸英史料陈列室。” 杨继光告诉澎湃新闻,近期,旧居工作人员曾前往北京见到毛岸青与邵华将军的家属,并获准将得到部分毛岸青遗物。杨继光称,待大修结束后,旧居将原来的毛岸英史料陈列室,扩建成毛岸英、毛岸青史料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