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舞台《白毛女》 这代"白毛女"凝聚4代智慧

06.12.2015  10:26

  原标题: 这代“白毛女”凝聚四代智慧(附照片)

  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昨晚来到上海,经典作品在上海大剧院再度与沪上观众见面。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旋律曾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与首演相隔70周年,昨晚,新复排的歌剧《白毛女》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此前,《白毛女》已在延安、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杭州等地巡演。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文化部组织复排了歌剧《白毛女》。同时,文化部还将推出3D舞台艺术片,让《白毛女》在大银幕上与全国人民见面。

  在新版歌剧《白毛女》导演、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张奇虹看来,《白毛女》之所以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在于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它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座高峰,除了仰望,还须纪念。”以王昆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朴实本真;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融入戏曲表演方式;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结合中国民乐与西方声乐特色,演唱更为科学化。而作为第四代“白毛女”,总政歌舞团的雷佳将斯坦尼表演理论中的真实性体验,融入中国戏曲程式化表演。“在复排《白毛女》的过程中,我吸收了特别多的营养。老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一直感动着我们这些青年演员,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雷佳说。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观众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且因戏票紧俏,陈赓将军坐在窗台上看完了整场演出。首演的成功,一部分缘于故事的传奇性,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开创性的艺术创作。他们将来源于生活的“白毛仙姑”故事,进行艺术的构思与升华,使之成为一部能反映时代变化的优秀艺术作品。

  有研究者称,《白毛女》“唱出了一个新中国”,这不仅表现在它展示了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性质,也表现在《白毛女》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与影响力。很多战士正是喊着“为喜儿报仇”“为杨白劳报仇”,走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而对于观众来说,欣赏这出民族歌剧亦是全新的审美体验。作曲家采用了“小白菜”、河北梆子等民间音乐的曲调,再加以创新,《白毛女》中不少唱段由此在人民中广泛流行开来。

  歌剧《白毛女》首演在延安,随后从延安演到了张家口、哈尔滨、北京,乃至全中国,场场爆满。著名作家丁玲曾如此描写当时看戏的场景:“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掩面呜咽,一团一团的怒火压在胸间。”全国解放后,由于歌剧《白毛女》的巨大成功,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了同名黑白故事片;1964年,原上海舞蹈学校创排同名芭蕾舞剧;新时期以来,《白毛女》多次重演。

  70年风风雨雨,《白毛女》这个集体创作的艺术成果,经由一个又一个艺术院团的复排,一个又一个版本的传承,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