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201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友代表发言:以积极的态度迈入人生新阶段

21.06.2016  16:17

李嵘(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国际新闻专业1993届校友)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母校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以一名上外校友的身份来参加母校2016届毕业典礼;这也是我第一次接受毕业典礼的演讲邀请,而且是来自已经毕业二十三年的母校的邀请,刚才曹校长说总共有1500多人出席今天的毕业典礼,我想这也应该是我面对人数最多的一次发言,更让我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讲点什么呢?

正好前两天,我们澎湃新闻刊登了姜纬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在她的母校——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姜教授说此类演讲不外乎三条:成功秘笈、使命激励、人生哲学。从大的概念来讲,我想要对你们表达的大概免不了俗也在这个范围以内;区别在于姜老师本身是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她讲得比较理论、也比较深刻;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拿手机上网搜一下就可以分享了。而我说的内容可能会更实际一些,或者说更加个人化一点,主要是结合自己这么些年来的工作经历,在大家的未来之路开启的时候,提供些许参考意见吧,主题还是比较老套:“以积极的态度迈入人生新阶段”吧。

我是1993年从上外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的。说来很惭愧,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比较少用到外语,我的英语能力水平都快要还给老师了。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事实上,我的英语还是在我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2008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件大事,就是举办了后来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我们国家的体制向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2006年底,我还是文汇报的一名体育记者,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抽调一批有过奥运会等国际赛事采访经历的媒体从业人员加入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外语能力强者优先。其实我当时的外语水平比刚刚离开学校时也已经差了不少,当然比现在可能还要好一些的,凭着以前的底子,我还是通过了北京奥组委的两轮考试,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工作;在奥运会赛时,我担任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新闻运行经理。不过,通过考试是一回事,实际工作的外语运用是另一回事,专业领域的语言能力培养一定要亲身实践才会有所提高并逐步得心应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场馆要组织比赛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发布会的主持人,英文叫什么呢?我想当然地觉得是Host,但后来才知道这有专门的词汇,叫Moderator;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工作团队中有老外一起工作,这些外国专家当然很敬业,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有时会吵架,我后来发现用英语跟老外争论,怎么争也争不过,明明自己有理被他们讲着讲着就变成他们有理了。希望同学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在这个方面超越我们。我讲了这段经历,主要是提醒大家,不管你从事的是否天天需要使用外语的工作,外语能力千万不能完全丢弃。

外语的能力始终不要放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要在工作中去培养和提高,当然这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不过,我觉得最值得讲一讲的还是在于心态的调整,因为大家的身份将迎来一个剧烈的转变。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是完成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如果说有的家长觉得中学谈恋爱是早恋的话,那么大学生谈恋爱那就天经地义了,估计也不会有反对阻挠之类的吧;但是,大家的身份还是没有变,中学生、大学生,都是学生。然而,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就要告别学生时代。

首先,我觉得还是要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就像唐朝诗人李贺说的“少年心事当拿云”,要有一股子壮志凌云的朝气;前一阵子,我分管的部门在讨论选题,我问了一个今年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我说:“毕业季你们搞一些什么特别的活动?”他居然说:“老了老了,不搞什么了”。这要么是他的玩笑话,要么是他整天跟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混在一起的缘故,我觉得大家不应该不可以有这样的心态。我想作为用人单位,除了希望你们的专业能力能派上用场之外,还希望你们能带来年轻朝气、无限活力,还有年轻人不一样的思路想法。在眼下这个阶段,老城持重不应该是你们身上的特质。

其次,应该是开放的心态。因为对于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大家来说,我们从事的工作不是科学研究,不是与机器打交道;更多的是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不管是同事、领导,还是客户或其他工作对象,这种人际交往是大家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交往有很大不同的。这就要求大家在心理上不能够太封闭,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而开放的心态对于塑造性格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其实我觉得并不适合从事新闻行业,因为做记者应该是性格偏外向性的,而我以前应该是偏内向的;当初是懵懵懂懂之间选择了新闻专。但总体上,我还是觉得,大家如果从一开始就注重性格和个性方面的重塑,有助于大家在工作中融入新的集体,有助于大家培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还有,就是自信的心态。我们需要不怕挫折,不惧挑战。工作和事业中遇到大大小小的不顺是常有的事,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坎坷就否定自我,偏离轨道。特别是当你在踌躇满志的时候遇到挫败,更要经得起打击。我记得我在2005年的时候竞聘报社部门的副职,当时觉得自己的能力、资历等各方面条件都已足够,甚至都没人跟我竞争,但最后失败了。当时我心里也觉得很有些郁闷,也想过离开岗位;但后来还是很快走出了阴影,重新振作起来,并在一年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机。反正我觉得在悲观失望的时候,还是要在内心对自己说一句“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机会之窗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为你开启。

各位同学,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试想一下,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这二十年时间,整个世界尤其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所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是我那时候根本无法预料的,比如我们刚工作的时候基本上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放在今天我们已经能很难想象我们离开互联网还怎么工作生活。当然,当今我们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依旧在纷繁复杂地进行着,速度和节奏可能更快,真的可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者说有时会变得让人捉摸不透,也有着令人感到不理解的地方,甚至是令人不满的问题,用《环球时报》老总胡锡进的一句名言就是“复杂中国”。但是总体上,我坚信,现在整个世界给大家提供的舞台更为宽广,给大家提供的选择更要多样,给大家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更加丰富。所以,尽情地拥抱明天的太阳吧!

祝福各位校友前程似锦!  未来生活充满阳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