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每一位师生心中都有一个图书馆
新学期伊始,图文以崭新的面貌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惊喜:一楼的阅览室桌椅更换一新,借阅处附近新设了大厅……图文装修的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同学都慕名前往一楼自习室感受那神奇的触控灯。此次图文装修背景何在?老师同学们对此持何态度?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图书馆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与文化?本期英华动态,让我们聚焦图书馆。
图文装修始末此次图文装修,最大的亮点便是座位的增加。图文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同学曾多次向学校建议对图书馆自习室、阅览室进行扩建;同时,每至期末,同学们争先占位从而导致物品遗失等状况屡次发生。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此次改装的另一大重要项目是用光线柔和的触摸护眼灯弥补了晚间室内光线的不足,用无声轻巧的座椅代替了以前一拖动就会有噪音的木质座椅。诸如此类的细节无不体现出校方的良苦用心。最后,工作人员还不忘提醒大家,自习室、阅览室都不允许占座,座位中间的隔断上也不可以放置书本。
同学和老师们都对图文装修表示欢迎,其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座椅和插座的增加——就算起晚了也不用担心会没有位子。“去图书馆最烦的就是抢不到位子,”李同学苦笑着说,“现在图文条件更好了,大家去自习的热情也更高了。”
你在哪读书学习谈及学习地点,同学们往往有三类选择:图书馆、寝室以及咖啡馆。大部分同学的第一选择就是图文,有些同学喜欢其安静的氛围,有些同学则觉得图文很暖和。陈嘉璐同学说:“在图文的好处就是,当你忍不住想玩手机时,抬头一看,周围同学都在学习,自己就会感到惭愧然后放下手机。”同学们去图文的习惯比较近似,白天的大块时间,或者课间都会选择在图文度过。而晚上有些同学会选择在寝室学习。虽然图文设施齐全、氛围好,但同学们往往要背上沉重的书本、电脑,且不方便彼此交流,并易产生疲累感。相比之下,寝室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便利的环境。然而,也有很多同学表示在寝室里往往学习效率较低。
方重口译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蒋怡颖同学分享过她的经验,“关键在于心静。一开始大家也常去图书馆,但越往后大家心越会静下来,在寝室里也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在咖啡馆学习同样有自由便利等优势,且相比寝室更有学习氛围,比之图书馆更令人心情愉悦,但咖啡馆并不是一个免费的学习地点,且易被身边人的交谈所打扰,学习效率难以保证。
和同学们一样,图书馆也是老师们的学习首选之地。侯艳萍老师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地点——食堂。“也许你们现在听来会觉得有点可笑,但是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是去食堂学习的。”侯老师笑着说。因为图书馆经常抢不到位子,再加上生活区食堂离宿舍近,较为便捷,所以食堂常常成为侯老师的第二自习室。而一年级辅导员熊颖哲老师读大学时,常常去英院一层自习教室学习。她表示,这是因为自习教室人少:“有时教室只有自己一个人,可以出声朗读、背诵或者练练口语。”熊老师说。而她还喜欢在宿舍里读一些有趣的杂书:“当你不是为了应付一件事去读书,宿舍轻松的氛围会让你放松下来。特别是读一些文学作品时,你更能品出它们的味道。”
在其他大学,在学习地点选择这一问题上同学们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说:“白天没课会选择图书馆自习,因为氛围好,查资料方便。晚上会在寝室这相对个人的空间里做些朗读、录音等练习。”而作为中科大的“学霸”,徐运坤同学却更愿意在寝室学习,因为中科大的寝室没有WIFI,而图书馆的Wi-Fi会让自己分心。
心中的图书馆当被问到对图文还有哪些期待时,大部分同学都很实在,认为要是再增加些座位就更好了。洪子婷同学还提到希望图文能增加更多图书资源,因为时常会找不到想看的书。对这一点,熊老师补充说,图书馆有专门的老师负责采购管理书籍,并会听取专业课老师的建议。而她也建议,大家应该更加充分地探索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并在此找到丰富的资源进行畅读。“如果只是自习的话,去自习教室就可以了。守着这么多资源不去利用,日后会感到可惜。”另据了解,上外图书馆每年都会投入巨资引进电子资源,比如多语种期刊,Factiva数据库等等,而这些都有待大家发掘利用。
谈到心中的图书馆,侯老师认为,它要有人文精神和底蕴,让人们能够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熊老师则表示:资料充分很重要,而国内在这一点很欠缺,阅读之外的体验也很重要——讲座、活动、沙龙,帮助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交流。图书馆开放时间可以更灵活,比如尝试开设24小时阅览室。在借书服务上,可以增加馆际资料的调取、甚至能调取国外资料,复印,影像扫描,同时增加更多的线上活动。
那些年,我们的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生活的亮点,作为“过来人”,很多老师回忆起大学时光,都特别提到了图文。侯艳萍老师回忆道:“在大学,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图文度过的。”2014级辅导员熊颖哲老师则回忆道:“大一刚入校,在班导的推荐下,我第一次知道要读原版书。去图书馆,发现满满一排都是原版书,感到很震撼,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书都读完。站在书架前的野心和稍稍迷茫的心态很难忘。”大二辅导员李磊老师上大学时,只有在睡觉前才会从图文回到宿舍。“图文里我最喜欢的位子是在四楼角落靠窗处。当时另一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总打这个座位的主意,”李磊老师笑着说道。“她现在已经是另一个学院的辅导员了,当然一开始我们并不熟悉,看向彼此的眼神都暗藏‘敌意’,”李老师动情地说。“没有图文,就没有现在的我。”
英院副院长许立冰老师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在当时,相较老图书馆,更多的同学选择在教室自习。在许立冰老师读大三时,由邵逸夫先生捐赠的新图书馆落成。一下子,大家都满怀着学习热情奔向了新图书馆。学生们常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埋头看书、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甚有风骨。有时,学生们也会饶有兴致地猜测,某处坐着的某位老师会不会是某系的知名教授。好奇、崇敬、深受激励,各种感情在大家内心交织,与老师共坐一堂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氛围。
除了认真学习的记忆,大学的图书馆也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北外的同学提到,她的一位学姐每次去自习都坐同一个座位,对面也总是同一个男生。一个学期后,学姐和那个男生走到了一起,可谓爱情学业双丰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图书馆除了按中文、英文、多语种图书分类的借阅室外,专门设了特藏书阅览室,里面存放着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版外文图书。还有一个阅览室,内部藏书均为已故荷兰学者费尔梅登女士的赠书,计2700余册。当然,除了种类繁多的藏书,上座情况也是各个学校图书馆独特的“风景”。而中科大的同学介绍道:“科大图书馆天天人数饱爆满,就连寒暑假,自习室的上座率都能达到三分之一。”而中传的图书馆也是一样。厦门大学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在于要刷学生卡选座,或网上选座。着是为了防止有人长期占座,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便于让同学实时上网了解图书馆的座位情况。
· 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样子
图书馆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侯艳萍老师认为,大学阶段,自发学习的能力是最关键的。图书馆则提供了自我研修、探讨的场所。熊老师认为,图书馆的关键词是“独处”,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处的地方,既是度过闲暇时光的好去处,也是做研究的理想场所;它更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向外辐射影响力,成为一个传播文化的基地。
李磊老师表示,虽然如今线上购书十分方便,下载电子书也很是快捷,但图书馆在这个时代还是不可替代。徜徉在书架间,你会拥有更多“发现”书的机会,而不会被有限的预设期望所束缚。她讲道,有一次自己复习累了便走向书架随意翻阅,结果偶遇了一部剧本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一见倾心,自此迷上了剧本类文学,最后的本科论文也与此有关。
图书馆承载着的是一所校园的文化,体现的是学校治学的态度和氛围,无论装修状况如何,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许立冰老师认为,相较在其它地方学习,图书馆的氛围无疑更好,尤其针对一些缺乏自控力、又有拖延症的同学。当然,互联网的利弊也不断在图书馆展现:一些同学们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资料,但另一些很多同学即使到了图书馆,也依然在不停地玩手机、刷剧、打游戏。她勉励大家道:“同学们也许十分享受现在尽情娱乐的自由,但要知道,更大的自由在于能掌控自己的将来,有选择工作、享受生活的自由,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样的自由是通过现在的学习得来的,希望大家在懈怠时可以以此自勉。”
(文:潘贺然 王艺臻 王梓伊 陈雪璠 万吁蓉/图:郭颖/编辑:马健威 )
(上外新闻网编辑: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