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关心成绩,注重身体和兴趣”

19.12.2016  21:05

  昨天,现身复旦的全球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结束一天的会议后接受了记者专访,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对物理的热爱,而谈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他笑言自己“很侥幸”,因为母亲并不太关心他的成绩,而更注重他的身体和兴趣。

  从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到获得诺奖,他仅用了18个月时间,1976年12月10日,40岁的丁肇中站上诺奖领奖台。40年之后,他仍带领着一个600人的团队,执着地探寻着宇宙的奥秘。

   谈科研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

  “宇宙是最终的实验室。”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升空,将AMS-02(阿尔法磁谱仪2号)送往国际空间站。它耗资20亿美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科学实验。5年来,AMS一共收集到900亿个带电粒子的数据。

  但是就在丁肇中刚开始做AMS时,反对声音很多。“很多人认为这个实验太困难,但是我已经决定要做了。并不是我不尊重别人,而是我想清楚了”,丁肇中说,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而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的事,只有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人说服了多数人,科学才能继续往前走。

  AMS被称为“能测量带电粒子的哈勃望远镜”,它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精密物理实验。丁肇中昨天表示,目前空间站一年运行要花费30亿美元,寿命将持续到2024年。“我会把这个实验做完,再做另外一个实验,因为我的精力有限”,可能也因为他的专注,他从来没有出过错。

  而在被问及,猜想和实验哪个更重要时,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立场坚定地回答:“猜想是没有意义的,做实验的人不能猜想。

   谈团队 “面试时请他们问我问题

  目前,丁肇中领导着一支600人的团队,每个人都是物理学界的佼佼者,如何协调大家的合作和争论?丁肇中认为,并非教授、校长、实验室主任就是权威,“所以我们每个月开会一次,所有的科学家都会来,包括工程师、学生。我把讨论的项目提出来,任何人都可以发言,唯一的要求是下面的人不可以走动,更不能倒茶倒水,在每个人发表意见后,如果我没听懂也会告诉大家,那么下次再讨论。我们从来都不投票。”丁肇中自信地说:“为什么大家都听我的,因为我目前为止没做过错误的决定”。

  要加入丁肇中这个顶尖的科学团队,门槛几何?让人意外的回答是,他说自己选才“没有门槛、没有标准”。

  “对我来说,成绩怎么样,哪个学校出来的,并不是最重要的”,丁肇中招人只凭一个环节,那就是找应聘者谈话。“我会请他问我问题,我来回答。在谈话中,我可以看出他的思路。

  靠着这样的自觉,丁肇中的实验室里网罗了全球最好的科学家:“很多人愿意加入我们,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事,也认定这是他们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丁肇中昨天表示,在自己的实验室中有很多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他们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

   谈家庭教育 100分对孩子来说没什么意义

  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的教授,她很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丁肇中曾回忆说,自己小学所受的教育,多半来自于母亲。“虽然她教给我知识,但是从不要求我去考100分,因为她明白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这一点,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大学后,丁肇中一开始读的是工科,后来因为不擅长画图,被导师推荐去读物理和数学。当丁肇中告诉母亲这一决定时,母亲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对此,丁肇中非常感恩:“学物理和学音乐、画画一样,努力只能到达一定水平,关键还在于你选择了怎么样的父母。

  如今,年已80岁的丁肇中还保持着每天下午独处的习惯。“每天下午,我一个人呆在实验室,想在天上的实验,仪器、数据有没有误差,哪个科学家给我讲的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

  凭借着对物理浓烈的兴趣,这样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他并不觉得单调:“因为没有人逼我这么做,物理对我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事。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