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村落现状:瓷器残片散落土堆 老宅被新楼围挡

21.05.2015  11:19

  本报讯(记者韩玮 实习生陈晓彤 通讯员王祥 刘元海)年内,由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制作的记录我市5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抢救性声像纪录片《武汉魅力村镇》即将面世。昨日,记者从已完成的纪录片上看到,51个古村落大部分面临消亡,很难见到完整的建筑风貌。

  据了解,51个古村落仅有1个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余多为省级、市级,分布在黄陂、江夏、新洲、蔡甸、东西湖等5个区。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江夏区乌龙泉街青山村,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坡上,可从土堆中裸露的一片片瓷器残片中,证明这里是江夏区湖泗古窑群遗址。五代至北宋时期,这里是媲美景德镇的青白瓷产地,可见“村村陶埏,处处窑火”胜景。据悉,青山村至今还保存着13处窑址,但多是土山和瓷片,曾经发掘出来的瓷器被收入博物馆,附近同为窑址的几个村落已相继消失。

  同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黄陂区王家河街罗家岗湾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曾富甲一方,有20多个著名商号,如今却被周边的新楼包围遮挡,很难寻其踪迹。在为数不多的明清时期老宅石壁上,依然清晰可见拓印和刻画的“道光”、“皇清丁酉年”等造屋时的年代印记。老宅内的雕花和徽派建筑也能勾起曾经的记忆。罗氏家族后代介绍,目前湾子里最大一处清朝道光年间兴建的院落,保存最好的宅子仅剩1间。

  新洲、蔡甸等新城区也有一些古镇、古村,早已无人居住,成为“空心村”,在衰败中等待消亡。

  市城建档案馆有关人士介绍,在对51处古村落踏勘时发现,从商周时期到秦汉直至明清,每个历史时段都在城市留有印记,可惜多数只剩废墟瓦砾。

  省文化厅古建筑保护中心有关人士介绍,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比,省级、市级的生存环境很恶劣,基础材料缺乏,甚至连测绘图都没有。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程世丹提议发起抢救行动,对武汉乃至全省的古村落展开调查并建档,每年发布古村落生存报告。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长肖伟透露,目前该院正在开展《武汉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在调查基础上选取有价值的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修缮和产业规划,让一些“空心村”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