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世界丛书》第15种《欧盟外交政策》在复旦大学发布

24.05.2017  05:21

5月1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欧盟外交政策》(The EU’s Foreign Policy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暨“欧盟外交政策:进展与挑战”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文科楼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欧盟与世界丛书》主编陈志敏教授主持。《欧盟外交政策》作者、比利时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鲁汶国际与欧洲研究院让·莫内讲席教授斯蒂芬·柯克莱勒(Stephan Keukeleire)作主旨演讲。来自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欧洲学会和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欧洲研究专家学者与会。

  《欧盟外交政策》一书系《欧盟与世界丛书》系列的第十五种。《欧盟与世界丛书》是国内欧洲研究领域近年来最前沿和最具影响的丛书之一,自2011年以来,已经出版15种,近400万字,连续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以及2014、2015年度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丛书由复旦大学两位“让·莫内”讲席教授陈志敏、戴炳然担任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丛书专著和译著并重,遴选国内外优秀的欧洲研究著作。在已经出版的成果中,《中国、美国与欧洲:新三边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会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第二十六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选二等奖,《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中美欧三边关系》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欧盟与21世纪的多边主义》均获第二十八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

欧盟外交政策》一书从广义的角度结合欧盟具体的实践案例探讨了欧盟外交政策。在分析其性质、行为体并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该书系统地研究了欧盟外交政策的关键议题以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欧盟外部行动(贸易、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内部政策的外部维度(对外能源、环境、移民政策)等问题。在对外关系方面,该书集中讨论了欧盟与周边国家关系,欧盟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国家关系,以及欧盟与主要国际组织的关系。此外,该书还详细解释了欧盟外交政策的多个面向、多种手段和多个层次,引入了“结构性外交政策与关系性外交政策”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各个维度的欧盟外交政策,并重点阐述了《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外交政策的最新发展。中文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宏松等翻译。

  柯克莱勒在主旨演讲中结合《欧盟外交政策》一书对欧盟外交政策的性质、关系性外交政策与结构性外交政策、欧洲主要国家大选对欧盟外交政策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分析。他指出,我们在理解欧盟外交政策性质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欧洲一体化本身就是成功的外交实践,二是欧盟成员国并没有将外交政策权力全部移交到欧盟层面,三是英国即使脱欧了也不会完全与欧盟割裂。他进而指出,欧盟结构性外交政策在其周边地区受到了硬权力和竞争性权力的挑战,不免遭受到挫折;反观中国,其模式和政策在亚投行这个案例中取得了较大成功。他还指出,英国脱欧对于欧盟的防务政策未必不是好事,而马克龙上台后也不能忽视支持勒庞的这股力量,因为这股力量对于欧盟来说也是不能忽视的。

与会专家学者和学生在研讨会上同柯克莱勒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陈志敏对会议进行总结时指出,欧盟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力量,具有较好的复原能力。英国脱欧一方面是对欧盟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使欧盟更加容易推进其一体化进程。其次,从欧盟制定《欧洲安全战略》的2003年到制定《欧盟全球战略》的2016年,其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成员国采取单边政策与行为,对欧盟整体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欧盟现在面临着内外危机,需要更有效应对。再次,欧盟正在开展各种新计划,增强其对外影响力。对于中国来说,一是不能小看欧盟,二是在开展各种对外交往时谦虚谨慎,有必要向欧盟学习其长处,三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欧盟等是如何想的。最后,陈志敏也希望有更多年轻学者能够参与到《欧盟与世界丛书》的工作中来,保持上海欧洲研究的传统和优势,不断推出新的学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