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自创小发明 沪“模拟专利”让娃娃体验知识产权保护
今年底,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新闻不断爆出:“双11”期间的盗版“翅膀卫衣”事件、小小少年声讨视频网站抄袭创意的“少年不可欺”事件……都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了公众热词。
知识产权意味着什么、专利该如何申请等等,这在成人世界都还属于“高冷”的话题。而记者了解到,沪上一所小学已经让孩子们有了保护自己该项权益的“实战”体验:这些小学生的科技小发明都能在模拟的“知识产权事务所”中,通过完整的流程获得“专利”。这在激发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性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产权意识的种子撒播进他们的心田。在下个月即将举行的第五届“康宁杯”中小学生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交易活动上,又将有一批新的小发明获得模拟专利。
四年级小学生3年捣鼓3件小发明
李妍彤是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在念二、三年级时,她开动脑筋,分别发明了方便开袋器和万能清洁手套;后者将在下月的活动中进行“专利”的模拟交易。届时,她的一项新发明也将冲击新一轮的模拟专利认证。
在该校的实验教室里,记者见到了李妍彤和她的小发明——可换型万能清洁手套。这副万能清洁手套,主体部分是一副在手掌和手指处有粘贴片的橡胶手套,配件为按手掌和手指形状剪裁、背后也有粘贴片的毛绒布、百洁布、海绵、超细纤维布以及牙刷头。
李妍彤边为记者演示边讲解说:“根据擦灰尘、油污、角落里的脏东西等不同的用途,可以把不同的配件贴在手套上。”据悉,该作品在今年上半年还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工程类一等奖。为了参加模拟交易活动,最近,李妍彤还在妈妈的帮助下将作品“量产”了:批量购买了原材料,制作了80副这样的手套,还印好了产品说明书。
近期,李妍彤的另一项新发明也将在上述活动中争取模拟专利认证。她告诉记者,该发明“也是从生活中找到的创意”。不过当记者问及作品具体是什么样子时,她神秘地表示不便透露,因为“还没有完成‘专利’的申请”。
小小女孩的专利意识何以这么强?记者得知,李妍彤所在的学校早在5年前就建立起一个模拟的专利孵化机制,她的万能清洁手套就是在此机制下孵化成功的。
从“金点子”到产品,小小发明受保护
据该校教导处范浩老师介绍,2009年,他带着两个学生搞了个小发明,由此带来灵感,在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了一个模拟的“知识产权事务所”,用来鼓励学生们把创意转化为创造发明。“每学期,老师把表格发给小朋友们,让他们写出或画出自己的金点子。”金点子的来源则是从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有个小朋友看到饮水机的空水桶存放很占地方,就有了‘折叠式水桶’的奇思妙想”。所有的金点子交到“事务所”,有些可制作出模型或产品,然后通过程序申请模拟专利。
记者看到,模拟专利的申请表上,权利要求书、专利说明书等项目一应俱全。范浩说,这些形式和申请程序都是根据国家专利的申请方式简化而来,旨在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知识产权的意义,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和尊重知识产权的诚信意识。这一尝试很快受到了好评。2010年,该校举办了第一届“康宁杯”中小学生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交易活动,之后通过该活动的专利模拟交易等环节,孵化出了许多中小学生的“专利”产品。
李妍彤的万能清洁手套最初就是作为“金点子”被提交的:“平时帮妈妈洗碗时、在学校打扫时,觉得有些油污、缝隙里的灰尘什么的很难清理,就想解决这个小麻烦。”之后,创意一步步变成产品:先是老师对原始想法提出了一些具体化建议;然后,李妍彤挑选各种清洁工具,在妈妈的橡胶手套上做起了试验;在获得第一个成品后,又得到了科技专家们的“挑刺”和改进意见;几番修改后,获得了模拟专利,直到进入模拟交易。通过这个过程,小学生们懂得了关于知识产权的一些基本概念。李妍彤这样表述她所理解的知识产权:“创造发明要自己动脑筋,不能抄袭别人已有的作品;自己的发明成果是受到保护的,别人不能随便拿;如果要用别人的成果,必须有一定的条件……”
正如范浩所说,虽然“专利”是模拟的,但整个过程让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知识产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截至目前,该校已有百余名学生的100多项作品获得模拟专利,其中不少学生的项目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李妍彤等同学除了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外,还获得过徐汇区区长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懂得了‘知识产权是受到保护的、是可以产生价值的’以后,孩子们发明创造的热情就更高了。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能产生正面效应的一个案例吧。”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