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件市档案馆馆藏抗战档案首次发布 见证不容忘却的贡献和牺牲

22.08.2015  00:03

  两次淞沪之战,上海人民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昨天上海市档案馆在外滩馆向社会首次发布50件馆藏抗战档案,见证不容忘却的历史。

  此次发布的档案分为四个部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宣传和斗争”部分,有中共江苏省委关于纪念“一二八”发动工农群众的文告;1937年前后出版的进步刊物;上海郊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情况等。“八一三”淞沪战役之后,上海沦为“孤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浦东、奉贤、嘉定、青浦和崇明地区形成了多支游击武装,给予敌人有效的打击。此次发布的档案中,就有关于中共游击队南汇林钧(林少白)部、嘉定吕秉奎部、浦东连柏生部活动情况有关内容。

  “同仇敌忾——‘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战役”部分,主要以史料照片,直观生动地反映了两次淞沪战役期间前线的战斗实况,后方的支援救护场景,以及遭受战火磨难的中国平民和被战火摧毁的城市面貌。如:被毁的江湾劳动大学、闸北东方图书馆和火车站,流离失所的百姓、遇难的同胞尸体等,真实有力地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罪行铁证——日军侵华出版物”部分,主要有日本方面出版的反映日军侵华的资料,其中一套三册,名为《支那事变写真全辑》的出版物,详细记录了日军对中国华北、华中及上海地区的侵略和破坏。在中册“上海战线”中,日方的随军记者从海、陆、空三个角度记录了日军对上海的侵略经过,正是日军暴行的重要物证。

  “国际关爱——犹太难民在上海”部分则反映了上海犹太难民的情况。一份有关上海犹太难民的数据统计表,以1941年1月14日前的移民登记归纳而成,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上海犹太难民基本情况,包括居住区域的人数分布、1932—1941年间每年到达上海的人数、犹太难民的宗教信仰等信息。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