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生态高效,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又一探索

14.04.2016  17:25

本市浦东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了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国家颁布了52项相关政策措施,其中第11条提到了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新政。即要坚持生态优先、轮作为主、休耕为辅、自然恢复的方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突出重点区域、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体系,通过探索建立季节性、年度性休耕模式,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

浦东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正是契合了国家耕地轮作休耕新政及创建高标准农田这一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该项目旨在通过打造高标准粮田与高标准种养模式,力争从品质上、产业链上及品牌上推升农业效益的大幅提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模式】

稻虾轮作,用地养地两结合两不误

240亩农田上盖着16个大棚,每个大棚平均占地约15亩,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大,其庞大的空间足以容纳拖拉机机械化耕作和开展插秧、收割作业……放眼望去,尚在一期开发之中的浦东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气势不凡,且造型独特。据介绍,该基地项目是去年经一个大棚“试水”获成功后,于今年将其扩建成了240亩稻虾种养大棚,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推进。

目前,16个大棚中的1个被用于水稻种植,另15个棚则用来养虾。项目负责人张正权称,此大棚不仅能有效屏蔽虫害、将虫子挡在门外,且能通过基地周边电厂热能的管道输送,使温室大棚实现常年保温,从而解除冬季与夏季对农业的气候限制。即通过人工环境改造,实现了一年两茬反季节水稻生产,一季种粳稻、一季种再生稻,使上海冬季种植水稻成为一种可能。与此同时,通过两年种植、两年休耕,使粮田得以“休养生息”;并能在休耕期间见缝插针,进行南美白对虾等虾类养殖,按照大、中、小不等规格将虾塘分门别类进行流水作业。

有别于传统养殖基地,浦东东滩养殖基地是建立在原有稻田基础之上,即在不破坏土壤耕作层及原有供、排水系统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循环养殖。“且一年能养10茬,而传统养虾一年最多只能养一至两茬。”张正权介绍说,在养殖过程中,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改良土壤。即通过养殖水体的营养肥沃土壤,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肥料使用,甚至能彻底摆脱农药与化肥的投入品使用,为今后滩涂土壤改良与稻虾轮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养殖基地采用的是物联网技术,其水质能通过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自动开、关增氧机,以及加温系统与自动投饲系统,从而能节约人工与养殖成本,提高饲养效率。

【实践】

发挥优势,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稻虾轮作循环种养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水稻的种植空间和水资源,提高水稻田的生产附加值,促进水稻种植有机技术的应用与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同时又能通过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用地养地有机结合。浦东东滩地区发展稻虾轮作养殖模式且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一是东滩万亩良田水稻种植已成规模,并已成为浦东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基地之一,具有较好的硬件条件;二是浦东有着较长的养虾历史。目前,上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浦东、奉贤两个区;三是具有市场优势。从近几年市场销售情况看,上海本地虾市场需求量较大,其虾类一直是颇受欢迎的水产品,而上海及周边大规模虾类养殖基地却又寥寥无几,所以项目建成之后能为上海市民提供大量的优质低价虾。而且,浦东有陆家嘴、世博展馆等高度商业化地区,人均收入较高,市民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追求,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虾类有较强的需求;四是资源优势。浦东东滩养虾条件优越、海水资源丰富,养殖基地毗邻发电厂,热能取用便捷;此外,毗邻大治河,其主要养殖区域使用的是大治河水,取用方便,且能降低用水成本;五是地理位置优越。东滩地处两港大道东侧、东海之滨,既有港口交通又有道路交通,原料、产品均能方便运输。

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往往会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形成严重面源污染,从而造成水体富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空气质量下降等,以至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通过稻虾轮作生态循环模式,能使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摒弃化学合成物质,从而避免环境污染。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如今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和安全保障已有更高要求。因此,通过稻虾轮作发展有机水稻,既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水稻产品的市场需求,又有利于发展种养经营品牌化,增强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延伸企业产业链,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上海现代都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稻虾轮作系统还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营者收入。即通过种养有机结合,实行合理的农田布局,使养殖业与种植业得以齐头并进,促进并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以形成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目的】

示范辐射,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项目建设,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和水产养殖生产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增强示范场综合实力,扩大科技示范与辐射作用,建成有实力、有影响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和水产繁育、养殖、加工中心,使其成为带动上海市水稻和水产种养业发展的一个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及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通过稻虾轮作来改良土壤,优化稻虾轮作体系技术,为稻虾轮作体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进而辐射周边地区。

浦东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项目自2015年8月开始筹建。并以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以稻虾轮作为先导和切入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优化产业服务为目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技术推进,从养殖区域、温棚、进排水系统、加温系统等建设环节一步步做起,使其有望成为上海种植与养殖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的一个窗口,成为集科技化、生态化、设施化为一体的专业开放式的现代无公害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并于2016年1月底投放第一批虾苗,2016年4月投放第一批种虾,使种苗繁育正式步入了工作流程。

水产业可谓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水产业则是当今农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打造种苗研发基地和虾养殖示范基地,也是浦东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项目中的一个抓手。按照规划,未来东滩养殖基地将被建成为一个高标准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旨在为上海及周边区域提供优质虾苗,以提高虾养殖产量,增加养殖利润,为上海打造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标准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通过辐射周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通过采用全年循环养殖,直接或间接吸收一批生产、销售与管理人员,为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更多途径,并对稳定发展上海水产养殖业、保证城镇居民水产品供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作为项目实施的基础保障,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与上海浦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共享技术和市场经验、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凸显其科技含量高,产业辐射能力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高的“三高”特质,使其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的一股强劲推力。

记者 陈宗健

【镜头】

放眼望去,颇具艺术视觉美感

如今,沧海桑田万亩粮田基地已被分离出两种不同形态的农业板块:靠基地主干道左边的是地势开阔、环境优越的东滩露地生态粮田(图三),右边则是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温室大棚和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与之相配套的一期项目设施基地,即虾养殖示范基地与种苗研发基地,其中包括在建的高标准养殖区域与蓄水池等,左右两边其功能可谓泾渭分明(图二)。

作为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和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稻虾轮作建设项目为这个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再添一抹亮色,并有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生态农业的又一标杆,使东滩万亩粮田基地更具现代农业魅力。

东滩稻虾轮作智能化产业基地温室大棚其外形构造功能也别有一番韵味,无论低位看还是俯视都明显有别于一般农业大棚,其标准、规模在上海乃至全国均居领先水平:登高鸟瞰,硕大的棚顶就犹如一张贴着地面的特大号地膜;转个视角平视远眺棚顶,又颇有点像空旷无垠的“海平面”,与天际线连接自成一景,颇有几分震撼的艺术视觉美感(左图);走到大棚内核,又俨然一个“下沉式广场”,宽敞通透作业方便,机械化耕地与插秧、收割作业无所不能。

当然,除了外形构造与众不同外,该大棚还有一个特点,即能像活动房一样随时可以移地安装,且抗风力,不易被风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