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构建"大统战"格局顶层设计 构建顺畅协商关系
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优秀人才专项调研”,藉此发现一批党外人才,并探索出一套不同以往的党外人才发掘、培养、举荐机制。最终形成三份名单:“大名单”“中名单”和“小名单”,分别为:43820人、12944人和793人,总人数近5.8万人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新形势下,社会转型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新变化,社会愈加多元,生活愈加多样,传统“法宝”还好不好用?答案是肯定的,多样化之中,仍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的各类社会阶层和群体。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上海这几年通过构建“大统战”格局的顶层设计、挖掘统战新领域、夯实基层统战、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构筑起形成政治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汇聚起服务发展大局的“正能量”。
400万新社会阶层纳入视野
这个夏天,3名“体制外”人士在奉贤区3个政府部门挂职已满一年,即将顺利毕业。此前,已有3名体制外人士完成首批挂职任务。
他们中有律师、有投资人、有外企高管。这些人所代表的群体,有一个共同身份:新的社会阶层。
党的“十六大”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过这样的论述:指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人士。近年来,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扩大,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作用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达400余万人。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的统战工作也更早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身处“体制外”、散在各领域的“新社会阶层”该如何团结、引导,这是全新的课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上海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联席会议,还专门针对新阶层开办了理论研修班。2013年,全国首个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在上海成立,开启了一项“体制”内外相互理解的实验。挂职者直接参与区域内重点工作和委办局工作,在工作中直面发展难点和瓶颈,考验他们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群众矛盾的能力。挂职者之一的厉明感慨: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政府内部不同于先前印象和想象的东西。以前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对政府工作评头论足,这次跑到里面去当了一回“局内人”,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更多的新阶层人士在越来越“柔软”的统战形式下,寻找到归属感。“海燕博客”是黄浦区一项社会组织和网络统战的实践项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凝聚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外企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阶层人士以及众多归国留学人员。丁智刚,“海燕”旗下“书虫部落”的发起人,从一个不爱看书的理工男,走上阅读推广的道路,传播分享阅读的乐趣,慢慢也凝聚起一批白领。
“统一战线,其实是一种同盟关系。我们和盟友之间,首先需要了解,才能增进共识。”统战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新阶层代表人士在了解政府运作情况后,参政议政也会更有针对性。
形成近5.8万人“名单”
上海历来党外人才辈出,现已是国家领导人的严隽琪、万钢、陈竺均来自上海;全市现有民主党派成员6.7万多人,稳居全国前列。新形势下却出现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
“优秀党外人才去哪儿了?上海人才资源密集,当前主要问题不是没有党外人才,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党外人才。”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给出这样的判断。如何破解党外代表人士来源不广、通道不畅、旗帜性人物不多等难题,上海找到的路径是先摸清底数,扩大基数。
去年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优秀人才专项调研”,藉此发现一批党外人才,并探索出一套不同以往的党外人才发掘、培养、举荐机制。
奋战5个月,最终形成三份名单:“大名单”“中名单”和“小名单”,分别为:43820人、12944人和793人,总人数近5.8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5.8万人“名单”中,“体制外”人才21816人,“视野外”人才16711人。两个“外”的人数规模,接近总人数的2/3。
“过去,大多数党外人才其实都集聚在体制内,比如大学、科研院所里。”市委统战部相关人士说,这决定了过去的工作途径就是瞄准这些体制内单位发掘人才。现在,人才身份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党外人才也越来越多散布在“体制外”。还有一些党外人才则是受制于部门界限和领域归属,比如中央在沪单位、外省市在沪单位等,虽在“体制内”,却在“视野外”。“如果还把目光局限于体制内的存量,党外人才挖掘的渠道会越来越窄。”于是,突破体制界限、所有制约束和身份限制,打破了部门和层级限制,把“体制外”、“视野外”纳入“视野内”成为挖掘党外人才的一个基调。
“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按照上海统战工作思路,三个名单将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小名单”中一部分党外人才将进入组织部门的局级后备干部库,其余部分也将形成“一人一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中名单”人选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将在其中遴选领军人物;“大名单”人选,则由推荐单位深入分析梳理,聚焦重点人物,加强联系培养。
此外,市委统战部、组织部和市委督察室还开展了推进中央和市委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文件规定落实的联合督察,成立了三个层级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成长平台。
顶层设计:构建顺畅协商关系
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作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传统的统战领域,上海也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法宝”进一步发挥作用。
顺势方有为,创新才能进,有为才有位。“解决协商内容、时间、程序上的随意性,需要建章立制。”去年,上海市委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意见》,对协商计划的确定,协商会议的程序,对党外人士在政治协商中所提意见建议的落实与反馈等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知情明政机制。
“党外人士知情明政不够,制约了政党协商实效性。”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定期向民主党派市委提供相关材料,邀请民主党派市委负责人参加市政府工作会议,相关政府部门定期向民主党派市委通报工作情况,与部分民主党派市委建立对口联系等。
前不久,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政党协商中,分别有19条和9条意见建议经市委转各相关部门办理、研处,并各形成了20多页、近1.5万字的研处意见。这些意见,相关部门将逐条研究、办理、落实和反馈。
今年,上海市委将研究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政党协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党协商流程,还将推动各民主党派市委、无党派代表人士形成《参与政党协商工作纪要》,提高参与协商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上海也有了一项顶层设计。2013年,上海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等担任主要召集人,市委、市政府及法院、检察院等20多个重要部门和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整合资源,高效“会诊”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和瓶颈。“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和企业诚信机制”、“建立市场化科技创新机制的配套政策”等议题先后在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成为之后各方需努力研究解决的课题。运行一年多来,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具体问题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