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就是我们的家训" 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08周年
10月25日报道:“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把上海理工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高度浓缩其中。上海理工大学今年迎来108周年校庆,知名校友的后人与在校师生齐聚一堂,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校训——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纪念座谈会。在校庆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用校训将全体上理人凝聚起来,共同感悟和传承大学文化,也成为一场生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师生们聆听知名校友的后代传人讲述他们家庭的家训故事。受邀讲述的人有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烈士之外孙女李怡,有著名史学家、哲学家,曾任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的蔡尚思之子蔡法,有社会活动家、沪江校友陈一鸣之女陈庆等等。
座谈会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烈士的外孙女李怡讲述了刘湛恩坚决不向武力屈服的爱国故事。“我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母亲只有9岁,是最小的孩子。当时汪伪政府让我外公去做伪政府教育部长,遭到我父亲的严厉拒绝。从那时起一直到外公被日伪特务暗杀,家里一直受到恐吓威胁。在我母亲的记忆里,家里收到装有子弹和真人手指的恐吓信封,寄到家里的苹果,给狗吃过之后当场就死了,落地的玻璃窗被砸碎……因此家里人和外公的朋友都很担心外公的人身安全,劝他到香港或者美国避避,我的外公在给朋友的回信中说道:我国同胞苦难深重,但我们坚决不向武力屈服。”在李怡眼中,刘湛恩是一个愿意为祖国而付出生命的人,他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而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我是听着外婆和妈妈讲述外公的故事长大的,我从小就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校训就是我的家训,是我家族前辈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也是我们家族不灭的精神之光。”史学家、哲学家蔡尚思之子蔡法则在回顾父亲“一生反封建”的学术生涯中,受到的“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教育,向师生传递出守卫学术风骨的治学主张。
从前辈对子孙为人处世的行为示范到生活琐事的言传相教,这些生动鲜活的家训故事,让师生们深深领悟到知名校友的后代以校训为家训受到的滋养、激励和教育,并再次从短短八字的校训里,咀嚼和品味出这所百年学府特别的文化味道。参加座谈会的同学们表示:“听到这些或曲折、或离奇、或平淡、或家常的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撼,他们也许只是归于平淡的娓娓道来,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巨大而永恒力量,前辈校友身上折射的校训精神已经通过其子孙代代相传,而我们每一位上理学人都应该在这一共同文化基因的指引与感召下把校训精神延续下去。”有老师会后也感慨万千:“校庆庆什么?怎么庆?办校庆,就是要让师生、校友感受到学校是一个进步、求真、和谐的大家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我觉得今天的这场以校训为主题的座谈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