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9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有序进行

30.06.2016  00:41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综合评价批平行志愿投档各校投档分数线日前公布,参与该批次招生的9所高校于6月29日起对入围考生陆续开展“校测”。从6月29日情况来看,各校精心组织、部署周密,“校测”整体平稳有序。

据悉,今年参加“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试点高校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成绩占10%的比例合成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占比30%的“校测”,各试点高校高度重视,出台多项制度保证公平公正,精心研制方案,科学选拔人才。

公平公正是第一要务

考生与专家随机配对、面试全程录音录像、纪检监察全程参与……在各校公布的招生方案中,保证“校测”环节的公平公正都被写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复旦大学“校测”当日,面试专家、考生被分别随机分到专家组、考生组,专家组与考生组的配对由纪检、监察人员临场抽签决定,面试结束后每位专家独立评判打分……严格科学的面试流程,为改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在上海交通大学“校测”现场,手机与网络信号已全部屏蔽,考生组与专家组在监察人员监督下分别进行双盲抽签。“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招生工作,在报名、审核、测验、面试等多个环节充分引入监督。”该校招办主任郑益慧解释道。

今年新参加的7所试点高校,也纷纷在“校测”环节设计上仔细推敲,缜密安排。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测”除了面试以外,还专门设置了听力环节,彰显语言类高校的特色。在“校测”现场,考官、考生进行双盲抽签,面试全程录音录像。“学校在制度设计、考务安排和监督检查等方面都做了细致安排,严格规范地开展选拔录取。”上外招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针对特殊类型招生都有面试考核环节的客观情况,上海大学专门组建了“校测”专家库,选择理学、工学、文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门类的专家教授作为面试专家,且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在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校测”现场,考生面试顺序经抽签随机确定,专家独立打分,“校测”全部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采取了专家组成随机、全程录像监考的模式……

体现学校选才特色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有助于打破‘分分计较’,做到看分又看人。”多所试点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都表示,学校把“校测”看成一次重要机会,精心设计更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选才方案。

在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看来,“综合评价录取”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考查学生的发展潜质,与学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理念、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一脉相承。

“作为一所理工特色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在选拔人才时,尤其注重学生理工类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发展潜质与学校培养目标是否一致,综合评价改革为此提供了可行性。”华东理工大学招办主任项延训说,“校测”时,学校在适当范围内,通过对知识结构、国际视野、进取精神等方面的面试,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兴趣、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选拔出符合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

传递改革积极导向

在“综合评价录取”中引入占比30%的“校测”环节,释放出高考改革的积极信号。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更加注重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前期遴选不依据学科特长、不另行组织学业笔试,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所有学科的学业水平。”上海交通大学相关专家认为,改革有助于引导学生及其家庭、学校更为积极关注高中学习过程中品德的塑造、情操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

有学者认为,这种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学习以外的兴趣体验,帮助学生从被选拔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不必再“分分计较”,从中长期来看必然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张端鸿,从国际视野角度对改革予以充分肯定。“作为世界上较为通行的高校选才方式,综合评价录取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进行选才,也增加了学生获得高校青睐的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双向选择、传递积极导向……从“校测”这面镜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正在积极释放高考改革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