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立“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
28.05.2018 16:55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5月27日,我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以“致广大,尽精微”为主题的“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济论坛”,校内外专家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的7项重点任务作专题报告,并展开深入探讨,旨在结合学科专长、聚焦重点领域,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同济智慧、提供同济方案。
上海市原副市长沈骏、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唐劲松、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宁波市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智慧中心主任马飞,宁波市城管研究中心主任陈文金,我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江波,以及上海市政府多个委办局负责人等出席论坛。
论坛上,“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揭牌成立,将整合我校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多学科优势,联手上海市委研究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及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等机构紧密合作,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五大领域的精细化治理和风险管理问题,打造在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为我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积极献言献策。沈骏、方守恩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沈骏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城市建设中,细节最终决定着成败,细节决定着城市的功能,细节决定着能否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感受度、认同度。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相对的,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今天的论坛上,大家围绕这一主题共同研究讨论,对上海城市的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好的思路和想法,在理论上作一些总结,相信一定能对上海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方守恩在致辞中说,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世界级的难题,今年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同济大学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学科体系和强大的学科优势。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学校成立“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将重点研究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如何从“建设改造”转向“有机更新”,从“传统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上海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策源地和总部。
论坛上,我校多学科专家分别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管理、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城市精细化治理路径及机制创新、城市风险管理等7个不同方面,提出了在这些领域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诸多对策和措施,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建言。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在题为《规划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报告中指出,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是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突出目标引领,也要不断破解发展中的瓶颈,补齐制约上海发展的短板;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并建立以上海城市规划为引领,多层次、立体化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同时,上海还需要构建一些精细化治理方面的智库平台,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拓展国际视野。
土木工程学院、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胡群芳教授代表李杰教授作报告,聚焦“地下空间各类管线和城市安全管理”议题。他指出,对城市市政管网安全进行精细化治理,可全面反映地下管道结构的安全状态与突发事件规律,可用于管道渗漏的诊断智能分析、爆管事件的动态预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将对市政管网系统管理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他建议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政管网系统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系统健全市政管网安全运行的标准规范体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殿海教授在题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报告中指出,城市水务精细化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参与,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务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供水系统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水质监控;水务、气象、交通、城管、排水等多部门联合,可实现城市洪涝灾害的精确预测和防控;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欢政教授在报告中,从“三全”“四流”“五制”,提出了破解城市垃圾难题的综合性策略。他指出,要从垃圾源头分类、运输、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系统协同,实现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等“全品种”覆盖,形成“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公众为主力、NGO主推”的“全主体”长效机制;打造“物质流、价值流、环境流、信息流”“四流”顺畅的现代管理体系;并建立特许经营权制、空间场所保障制、减量补贴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绿色采购制等一套保障制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晓光教授在题为《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报告中指出,细节决定成败,上海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应进一步走向“精准”,要进一步挖掘尚存的20%至40%的交通潜能,而“交通设计”是精准化改善城市交通的核心。他提出,上海要更加促进以“公交”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大力推进完整街道及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经济与管理学院韩传峰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城市精细化治理路径及创新机制”。他指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点是其关键基础设施,落脚点在基层社区。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双向互动、流程驱动、科学决策、过程控制、法治保障”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更加注重基层自治,更加关注多元主体诉求。
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教授在题为《城市风险管理》的报告中,阐述了创新基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城市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城市风险管理机制,一要构筑“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动”协同共治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要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源发现机制、风险防控成套技术体系、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引入第三方保险等,三要建立依法保障机制。
上海市住建委城市管理处处长张永刚介绍了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网格化管理”已成为提升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式。当前,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包括一个市级数字化中心、16个区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214个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和5902个村居工作站。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水平和综合化管理的效率。
上海市测绘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毛炜青在报告中,介绍了上海地理信息资源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他表示,地理信息是一切信息共享的纽带,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上海已形成多尺度、无缝衔接的数据库,可供客户按照不同需求进行查询。在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方面,已与上海一些实时信息进行连接,包括绿容局的环保车轨迹信息、规土局的业务信息、气象局的大量传感信息,开展系列科技探索,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目标。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在论坛总结中表示,今天的论坛办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三年行动计划》为上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总的蓝图和指导方向,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发挥学科优势,牢牢把握了城市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对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及实施方案,贡献了非常宝贵的真知灼见,极具启发性,将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对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研究院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签署《同济大学—宁波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合作协议书》,我校承担宁波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课题。
研究院院长、常务副校长伍江介绍,研究院将定期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决策咨询专报;每年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两次“城市精细化管理论坛”;积极争取企业支持设置研究教席;积极申请承担国内外纵向和横向课题;依托研究成果,组织国际国内干部培训。
论坛上,沈骏受聘为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孙建平受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沈骏、唐劲松、严军、孙建平、唐家富、吴苏贵、付志强、李杰、张尚武等近20位校内外专家受聘为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为专家们颁发聘书。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28.05.2018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