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 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3次研讨会举行
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复旦大学校友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3次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主任范笑仙,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办公室原主任沙玉梅,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张志勇,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魏志敏,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查明,以及集美大学、东莞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的等高校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231家会员单位、33家非会员单位代表等360余人参会,研究探讨高校校友工作。
11月10日,大会开幕。许征在致辞中代表复旦大学和复旦大学校友会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回顾了复旦大学校友工作的艰辛起步和取得的进步,表示借主办研讨会的良机,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把高校校友工作做大做强。
范笑仙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学会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取得的学术成果,并预祝大会成功。
从2011年至2016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校友工作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围绕 “规范办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将高校校友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会上,分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张美凤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五年来的成绩与不足;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胡炜受委托作理事会2012年1月-2016年9月的财务报告,全体参会代表审议通过。
大会第二阶段为表彰及选举环节,由张美凤主持。
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首先代表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公布2016年二批新会员名单:2016年6月16日分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同意四川文理学院等14家高校校友组织入会,2016年11月9日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同意广东省广东医科大学校友会等11家高校校友组织加入分会。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张向英公布“高校校友工作优秀案例遴选活动”获奖名单。
颁奖仪式随后举行,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优秀单位获奖代表、突出贡献奖获奖代表先后上台领奖。范笑仙、王琪珑、罗卫东、魏志敏、查明等先后上台为获奖代表颁奖。
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郭海鹰上台发言。他表示,23年来自己始终与校友工作紧密相连,见证了校友工作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他表示,校友工作是一项慈善事业,需要同行共同努力,未来大有可为。
优秀单位获奖代表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张锁庚表示,这份荣誉属于南京大学所有校友。各个地方和行业无私奉献的校友群体,成就了南京大学校友工作团结、友爱、互助的局面以及校友组织的良好声誉。同时感谢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兄弟高校为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的示范。他认为,校友工作仍处于拓荒阶段,坚持与探讨一定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突出贡献奖获奖代表沙玉梅说,校友工作与高校发展工作紧密相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支持。她从一名校友工作新人起步,一直伴随校友工作的成长。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仍会继续关注校友工作,和同仁一起见证它的发展。
四川大学校友会秘书长荣建国受大会委托做分会工作条例修订说明,其后,大会一致通过分会《工作条例(修订稿)》。
大会选举第四届理事会组成机构组织成员与负责人。根据选举结果,浙江大学当选分会会长单位,罗卫东担任分会会长,胡炜担任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当选监事单位。
作为新任会长,罗卫东首先祝贺换届圆满成功。他表示将不断努力开创新局面,在前几任会长的基础上踏上新台阶,并感谢大家对浙江大学给予的信任与支持。
接着,主题论坛正式举行,胡炜为论坛主持。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带来关于“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的主题演讲。他就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外延、治理的本土品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原因、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治理、社会组织工作者的素养等五个层面进行精彩论述,启发了作为社会组织形态之一的校友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与可能性。
魏志敏演讲题目为“创一流大学,做一流校友工作”。他指出,为做出一流的校友工作,北航始终树立“学校与学生血浓于水的母子关系”“学校对校友的关心培养需贯彻一生”“学校和校友在各自发展中相互依靠”“学校的办学声誉取决校友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学校与校友的良性互动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等五大观念,并努力建好领导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工作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等五大校友工作系统。他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友工作一定能为高等教育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罗卫东围绕“创新时代下的校友工作—构建校友和母校的发展共同体”主题,分享了浙江大学校友工作的先进经验。他表示,浙大的校友工作经历了以同学联谊为主的初始萌芽阶段,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主动开拓阶段,多方携手共进的全面发展阶段,进入了开放共享体系下的改革创新阶段。目前,浙大正在从“形成更为包容的价值认同”“构建互联互通的组织网络”“激发每个校友个体的创新活力”等几个方面着手,为构建校友-学校这一发展共同体进行探索与尝试。
张志勇以“‘互联网+’与校友服务探索”发言。他介绍了校友服务意识与校友工作思路的转变,并以校友捐赠为例,指出国内高校校友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他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国内高校校友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互联网对于校友工作的意义在于,互联网的扁平化使转变校友工作思路、实现更广泛的校友服务成为可能。
复旦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就“境外高校校友文化:大学精神的生动演绎”主题发表演讲,他从大学颜色标识校宠、学校与校友间的双向服务、文体狂欢、仪式教育、大学精神与国家意志、学科实力、文化景观、形象策划、亚文化和文创产品开发等九个维度对境外高校校友文化进行了分享,为国内高校校友文化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借鉴范本。
至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3次研讨会落幕。此次会议期间,参会嘉宾不吝分享,对高校校友工作做了又一次推进与探索。
主题论坛间歇,代表们分别参观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及江湾校区。所有参会代表均收到主办方复旦大学校友会赠送的《复旦声音地图》系列明信片,在相应文化地标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收听与该地标相关的介绍,达到声景融合的效果。作为一款由复旦毕业生设计的纪念品,《复旦声音地图》是复旦大学校友会利用“互联网+”在校友文化上做的又一次探索。
11月9日,校友工作研究分会2016年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举行,讨论通过了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3次研讨会会议议程,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广东医科大学校友会等11家高校校友工作组织的入会申请,以及校友工作先进工作者、突出贡献奖、优秀单位获奖名单。会间还汇报了2016年第二期校友工作培训班情况,审议通过了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并讨论通过第四届理事会组织机构组成成员与负责人候选名单,以及研究分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