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菜场十年“三级跳” 全市标准化菜场850家

28.10.2015  07:51

  从马路菜场入室,到室内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试点,再到标准化菜场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菜场建设“三级跳”,并呈现“互联网+菜篮子”复合型流通新格局。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委获悉,去年全市共新建标准化菜场11家,改造和二次改造标准化菜场73家。今年全市又新建标准化菜场7家,完成改造和二次改造标准化菜场78家。目前,全市共有标准化菜场850家。

  标准化菜场,外表是“”,内核是“”,它对标现代超市管理模式,配备现代化硬件设施,并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商场化购物环境。传统菜场还加快O2O转型步伐,形成“互联网+菜篮子”全新经营模式:普陀区的永昌高陵菜市场率先入驻阿里巴巴“淘点点”平台,提供半径2.5公里范围内的主副食品配送服务;永昌真金菜市场则开辟“真金市场微店”和“口碑外卖店”两个线上平台,只需扫描二维码下单,菜场承诺2小时内送菜上门。此外,本市近一两年还涌现出349家社区“智慧微菜场”,这些自动售菜机和生鲜自助提货柜,瞄准距离菜场比较远地区居民买菜难的“痛点”,堪称标准化菜场体系延伸到社区的“微循环系统”。本市各大标准化菜场,通过引入近郊自产自销、企业专营、农民直销等方式,不断完善绿叶菜产销直供;各大标准化菜场采用减免或取消菜场行政性收费,春淡、冬淡适时实施摊位费减免等措施,在副食品价格异常波动时,发挥主副食品保供稳价专项资金平抑物价作用。

  标准化菜场十年历程,还培育出沪上商业“新军”——专业菜场管理公司。各区打破“藩篱”,能人优先,请这些专业“外脑”进驻菜场担当职业经理人。长宁区新建成的可乐路标准化菜场,就聘请了来自徐汇铭言公司的一名职业经理人,把菜场搞得有声有色。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