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做客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高端学术论坛

18.05.2015  13:12

5月14日星期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主题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学术论坛社科专场在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举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政协常委林毅夫教授,复旦大学常委副校长陈晓漫教授,复旦大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诗一教授出席了此次论坛。众多热情的校友和学生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李维森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晓漫教授致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教授作为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陈晓漫

首先,陈晓漫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向林毅夫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之后,他向在座的嘉宾、校友和同学们介绍了林毅夫教授的卓越成就,并对林毅夫教授演讲的主题做了简要阐述和介绍。
 

林毅夫

随后,林毅夫教授上台做了主题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演讲。林毅夫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经济新常态,即进入到一种低增长、高失业和高投资风险率、低投资回报率的状态。之后他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阐释。林毅夫教授认为这样的新常态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当这些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时,是在经济中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应当进行一些结构性的改革。可是,尽管这些结构性的改革在长期对经济是有利的,但在短期是很难推行下去的,所以,在发达国家,这些新常态要维持很长时间。

接着,林毅夫教授又对中国的新常态进行了分析。他说道,要判断我们在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到底有多高?首先要判断我们的潜力有多大?只有进行这样的分析,才能够比较准确。怎样来判断经济增长的潜力?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什么?经济增长的内涵是我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才叫经济增长。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是什么?劳动生产力的平均水平不断提高,平均的收入水平才能不断地增加。实现这一途径的方法,是要先有产业技术越来越好的状况,或者涌现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即是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林毅夫教授认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要判断后发优势的潜力,不是看过去用了多少潜力,而是要看现在产业跟技术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而产业差距是要从人均GDP水平差距上来看。对我们来讲是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的。林毅夫教授相信,只要努力,现实中经济增长可以超过7%。首先,从投资的角度,中国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会拉动就业,拉动消费。然后,林毅夫教授指出我们在发展中形成的两个误区:一是我们的环境问题和雾霾压力,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相关的;二是投资并不等于产能过剩。另外,中国应该改变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变成消费增长。这也应该是适时而为的,应当减缓在产能过剩企业的投资。谈到产业升级,林毅夫教授用新经济结构学的角度,将我们的产业分为了五个大类,并且为每一种产业提供了投资和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最后,林毅夫教授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投资环境表达了十足的信心,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积极的展望。

在林毅夫教授的演讲过后,现场进入了提问环节。林教授耐心地解答着现场校友和同学的提问。提问过后,本次论坛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李维森

左起:张军、林毅夫、陈晓漫

本次高端学术论坛是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之际,为呼应校庆活动“校友”、“学术”、“发展”三大主题,彰显复旦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底蕴、学术成就和学术追求而举办的。同时,2015年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经济学院有幸承办其中唯一的一场社科专场论坛,为校庆及恢复建院30周年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