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林忠钦院士出席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图]

18.09.2017  17:43

2015年9月15日,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聚焦优质制造,助推质量强国”的主旨演讲。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用了近4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小到大,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制造质量功不可没”,林忠钦指出,制造质量支撑国家经济成长、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及默写领域率先取得竞争优势。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的经济性表现在质量提高导致成本降低及收益增加。  

中国制造2025》指出,坚持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没有一流的制造质量,制造强国不可能实现。”林忠钦说,我国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形势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品牌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竞争力不强等,中国制造业产量全球第一,但整体质量竞争力仅第13;区域、行业间、行业内部存在多层次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质量水平低;传统制造强国制造再回归,凭借技术等优势在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高端领域抢占先机;支撑中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迈入新常态,原有的人口红利、制造成本等优势逐渐丧失。  

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挑战。林忠钦表示,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如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的要求,如何快速提高质量效益,如何缩短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差距,如何构筑优质的生态系统。“依靠质量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我国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制造业,这是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他说:“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关键时期,原有的部分质量痛点,成为了新形势下的瓶颈,必须尽快突破。这些瓶颈主要包括质量技术基础设施(NQI)薄弱、工业基础需要突破、关键共性质量技术需要攻关、工匠精神缺乏等。”  

林忠钦指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新举措,比如“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计划、“工业强基”工程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实施优质制造行动的新方案。优质制造是将中国产品从“”提升至“”的制造模式和国家激励措施,具有需求精准感知、系统精益优化、过程精确控制、要素精细管理等特征。  

林忠钦希望,本着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突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理顺的原则,全面实施“优质制造”,夯实质量技术基础,配齐资源要素,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贯穿全生命周期,实现重点领域应用,切实增强百姓对热点消费品的“质量获得感”和企业组织对高端装备的“质量获得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在加速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新硬件时代’就在眼前,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变革,是中国制造的质量主张。”林忠钦最后总结道:“中国制造质量,需以更大的紧迫感、更大的加速度进行提升,要将优质制造作为强国的主攻方向,构筑优质生态系统,开辟中国质量的新纪元。”  

相关阅读

上海交大林忠钦院士当选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理事长[图]

上海交通大学参与承办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