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反腐败专家林喆病逝 曾边研究贪官案例边哭

19.07.2015  13:46

  林喆生前喜爱的照片之一。犀利强硬反腐的另一面,是纯粹、热爱美、不世俗的她。

  姓名:林喆

  年龄:62岁

  籍贯:江苏省南京市

  去世时间:2015年4月23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身份: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反腐败专家

  公款吃喝入刑、官员财产申报、严惩腐败“裸官”……林喆从不忌讳在公开场合中直面争议问题,敢说真话,点评常常一针见血。有官员找她拉关系,她提醒“小心成为我案例的主角”,有人提着大包小包来办公室送礼,她直接把人怒喝出去。

  而生活中的林喆,爱美、爱笑,穿一身红色风衣,一双大眼睛热情如火。她收藏的布偶萌态百出,高兴时一甩胸前的麻花辫,唱一首傣族民歌。也常深夜独坐电脑前,为落马官员惋惜落泪。患脑瘤5年,她经常记错时间,找不到办公室的门在哪。

  反腐上犀利强硬,生活中简单可爱,正如她会用花边点缀自己名片的四角。缜密、执着的事业追求与崇尚简单快乐的天性杂糅,理与情共存,刚与柔并济,透过生活的万花筒,折射出林喆色彩缤纷的人生。

   一边研究贪官案例一边哭

  林喆的反腐研究起源于1992年社科院定期举办的一次内部通风会。

  会上通报了当时全国一些官员的腐败问题。通报结束后,会场陷入了沉寂。许久,一位70多岁的老干部站起来,颤抖着嘴唇发问:“战友们,怎么办?

  “杀!”另一位白发老人站起,紧握拐杖用力击打地面。

  “林老师当时很震惊,她想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些老干部痛恨腐败到如此程度”,林喆的学生朱崇坤说,研究反腐20年,林喆经常为腐败官员感到惋惜和痛心。

  一向开朗的林喆在梳理122个贪官的经历时,如同经历了他们苦难的童年、奋发的青年、成长的中年、悲惨的晚年,她说“感觉自己不会笑了”。深夜写完文章,她独坐在电脑前流下惋惜的泪水。

  从讳言反腐到全民反腐,林喆经历了许多难言的曲折与艰辛。1990年,社会普遍认为腐败就是干部作风“腐化”,而林喆在第一本反腐专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中,率先探讨了权力变异和腐败的根源及过程。

  “当时挨家邮给出版社”,没有人敢出这本书。一位领导也很反感,曾拍着桌子问林喆,你到底想干吗?

  她跟女儿说,最近我很不开心。说完很快又高兴起来,反而安慰女儿,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希望。

   患脑瘤坚持出差讲课

  五六年前,林喆开始经常摔倒。由于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谁也不清楚好强的她,是如何在摔倒后,又一次次站起来。

  一次北京大雨,她摔倒在一处泥地里,脚都陷了进去。她没有呼救,自己从泥里出来。等学生朱崇坤赶到时,她已浑身是泥,非常狼狈。

  去世前的半年里,林喆还经常出差,熬夜写稿子。“她有时会记错时间,有时在教学楼里找不到门,但一说起反腐问题,又非常犀利敏锐,我们就以为她没事”,知道老师病情严重,很多学生都自责不已,再要强的女人也需要照顾啊。

  2014年底,林喆在出差时从电梯上摔了下来,送医院检查后,发现脑部肿瘤已有7厘米。

  妹妹林珏与林喆是双胞胎,姐妹俩好像有心灵感应,经常有同样感受。手术前,林喆不叫苦,反而经常问林珏“今天头疼了没有”。对自己的身体,她好像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2014年7月,她的自传体散文集《哲人之路》出版,她对林珏说,我这辈子的事好像都做完了。

  手术前林喆并没有特别的交代。只是要女儿和妹妹答应,如果手术不成功,不要和医生们吵,“他们一定是尽力了。

   如果重来多爱你一些

  在女儿眼里,妈妈是个爱逞强的人。

  有一次她带母亲去医院做检查,刚跟医生说完林喆哪里不适,就遭到当场反驳,“我哪都挺好,不像你说的那样。

  林喆平时生活简朴,一双鞋修修补补好几次也舍不得换。赵茗茗说,小时候她不理解母亲。从她记事开始,母亲就从早到晚学习。6岁时家里电视坏了,林喆说我们又不看,修还要花钱,连续10年家里都没有电视。

  如今回想,这10年是她读书最多的时候。后来她翻看母亲的日记,里面都是鼓励勤学的话。

  “我已经37岁了,在法理学上还有很多欠缺。一定要珍惜光阴,勤奋治学,早日实现理想。

  “我在她身边特别安心”,赵茗茗说,母亲独自一人带她,遇到过很多困难。林喆会悲伤难过,但很快又充满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好像天塌下来都不用担心。

  有一次她放假回家,有人张罗了一次相亲。这让林喆高兴不已,早早醒来在床上一直笑。“你看人家男孩多好呀,以后你们结了婚生个漂亮的孩子,可以定居在上海。

  对女儿的感情,林喆付出的远比她表达得更多。她曾跟好友钟雪燕说,如果我还能重活一次,我一定要给女儿更多的爱。

   一辈子没学会世俗

  林喆从小说话心直口快,虽然成绩第一,却从来都是林珏被选上当干部,“先进”、“三好”、“最佳”的奖状得了一堆。

  2000年,林喆终于获得了第一个“最佳”称号,她一点不掩饰自己的高兴,跟妹妹描述“我走过来看看奖状,走过去再看看”。

  学生桑本谦说,我甚至可以闭上眼睛跟她聊天,根本不用察言观色。她想到什么就立刻说出来,从来不会掩盖自己的心思。认识老师二十多年,她到底也没学会世俗。

  今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追悼会上,一位知名学者回忆林喆。在一个200多人的研讨会上,他发言后表达了自己的反腐观点。林喆接下来上台,直接说“您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如果您看过我的书不会有这样的观点”。

  “只要她认为对的,就勇敢坚持,从不怕得罪人”,学生张刚强说。

  学生们看来,她的纯粹让人敬佩。好像她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少女,喜欢收集萌态各异的玩偶,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搭配精致的丝巾,永远呈现出最美最活力的一面。

  “您翻书的样子太动人了,脸上荡漾着一种快乐。”朱崇坤回忆,这是导师生前留下最动人的画面。

  在他们心里,林喆好像她经常哼唱的那首民歌。“春雨过后出太阳,盛开的鲜花,不怕风吹雨打,永远散发芬芳”……

   寄语

  小时候有时不理解她,长大后经过很多事,我才发现像妈妈这样纯粹的人实在不多。生活的柴米油盐或者婚姻、儿女都拴不住她,她一定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她学习起来没日没夜,发表观点直言不讳,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最后所有理想都实现了。对我来说,这些品质,比财富、地位更珍贵。我为妈妈感到骄傲。 —女儿赵茗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