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警校前高枏连枪都没见过 如今能在跑动中枪枪命中
图片说明:训练中的高枏。
“歹徒”刚露出巴掌大小的致命位置,正在跑动中的特警迅速掏枪连发,电光火石间,枪枪命中。你以为在看票房大片《战狼》?不对,这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特警高枏的日常训练画面。
在枪战电影中,通常会出现一个熟谙枪械的“枪王”。可就在人们赞叹“枪王”厉害之时,同样喜欢观看此类影视剧的高枏却总会默默吐槽:握枪姿势错误、击发手势不对、犹豫时间过长……
他当然有资格吐槽这些影视作品里的“枪王”。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二届全国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高枏荣获手枪快速射击个人一等奖、抗压武力推进个人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他是真正的“枪王”。
帅,就是要动作标准
作为“枪王”,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高枏毫不犹豫地蹦出一个字——“帅”。
看他的训练比赛,确实可以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帅气。一场与多名“歹徒”的对峙,正在紧张进行中:7米开外,忽然冒出一名“歹徒”,高枏立即掏出手枪,5发子弹一扫而空,“歹徒”应声倒地。他闪身躲到旁边掩体后,更换弹夹,正欲往前冲时,左前方忽然又跑出一名“人质”,后面紧跟着一名追出的“歹徒”。高枏跳起来将人质扑倒在安全位置,再次出枪,正中“歹徒”。
随后,高枏和5名队员一起冲进“歹徒”困守的房内。四间房屋均藏有武力充足的火力手,一梭梭子弹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怎么突破?等歹徒枪支卡壳?不可能,他们脚下尽是枪械,随时可以捡起新的武器来继续射击。利用柜子掩护?柜子体积太小,队员身体一旦暴露就可能被击中。
高枏决定用一套声东击西的战术,一脚将矮柜踹飞,在火力手注意力转移的片刻,一发即中,随即与队友穿越火线进入下一个房间。一行人层层压制,最终将歹徒逼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此时,“歹徒”已无去路,只得挟持着人质作为掩护,藏身掩体背后。
眼神的细微游移,头部轻轻晃动,高枏和同伴就以这样的方式交流。最紧张的片刻,竟形成短暂的沉默与僵持。
几米开外的空白点,最有可能击中歹徒。但时间紧迫,一次失误就可能意味着行动的失败。随着同伴掩护枪声的响起,高枏一跃而起跳到空白点,正好看到歹徒露出巴掌大小的要害部位。他果断出枪,歹徒应声而倒。
行动结束。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透露出特警队员们的智慧与果敢。
这是今年4月14日在北京市举行的第二届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比赛以命中率除以射击时间得出的系数作为成绩,第一名2.45,第二名2.4,第三名2.39……各个队伍之间的成绩差距仅在0.1以内。高枏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手枪快速射击个人一等奖等多项个人奖励。
相比《英雄本色》里的周润发墨镜风衣、双手持枪的架势,高枏欣赏的“帅”却如乔丹打篮球那样:“动作要如同教科书一样标准。帅,就是要动作标准。”
在高枏看来,出枪非同小可,一招一式都必须有模有样,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细细揣摩。比如,射击完毕后,他一手扣枪,斜放在腹部,另一手搭在持枪的手上。这样做,既能护枪,而且能够确保枪支走火也不会伤及无辜。又如长短枪换手,他一手将手枪往枪套里收,另一手则拎着背上的微冲向上扭——始终保持枪口对准射击对象,任何紧急情况发生可立即击发。
一招一式标准的背后自有它的讲究。普通人印象中特警的持枪方式,可能是一手持枪,一手托住持枪的手,以稳定枪支;然后侧身、扭头,以减少被击中的可能性。但看高枏拿枪,情况则大不一样:他耸肩弓腰,直面对象,双手合握。高枏解释,特警出击时,都会穿上防弹背心,防弹背心最有防护效果的是正面。耸肩弓腰,重心下沉,加之双手合握,能最大限度确保射击精度。
枪手与“枪王”的差别
读警校之前,“枪王”连枪都没见过。在公安专科学校第一次拿枪,高枏手抖得厉害。当时他想:“这可是要命的东西!”
2006年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静安寺派出所工作。刚刚成立的特警总队正在各个区县公安分局招兵买马,以组建区县支队,高枏决定去应考。他当时的直观感受是:“特警挺神秘的,应该很有趣。”
初入特警队,年轻的高枏还不能密切接触枪械。除了基础训练,他喜欢为师兄师姐们做后勤保障。一次集中训练后,大家来了场“友谊赛”:50米外放个易拉罐,看谁能打中。师兄们轮番上阵,砰砰砰地一阵枪响,易拉罐居然纹丝不动。原来,高不过十几厘米的易拉罐,放在50米外,小得几乎只剩一小撮模糊的红色。
高枏跟师兄们说:“让我来试试吧!”他双手握枪,瞄准那一抹红色,一枪击发,只听砰的一声,易拉罐旋即飞起,又落在地上。站在一旁的教官和师兄们想:“这年轻人,有天赋啊!”
良好的视力、协调的肢体性与体能基础,的确是成为好枪手的条件。但天赋之外,这个年轻人总会抓住“跟班”的机会,观察师兄师姐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射击是一个动作,但不光是眼睛和手的动作,还包括腰、腿等全身动作。”高枏在观察中发现,射击的精度会受到动作细节的影响,包括膝盖弓起的角度、手腕的控制力道、手指抠动时的速度。而枪手与“枪王”的差别,很可能就在控制呼吸这样的“细枝末节”上。
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需大量的基础训练配合。特警射击训练与公众熟悉的体育射击比赛不同:出于实战考虑,特警射击训练时要背负近15千克的装备,同时必须在摸爬滚打等多种情况下进行射击。最简单的持枪动作,训练时要保持至少20分钟纹丝不动,这比蹲马步还难受。面对这些艰苦的训练,高枏有自己的体会:“我不想那么多。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但设定的目标就一定要完成。”
为确保精准和实效,每一名特警的枪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事实上,即使不用这个编号,枪手们也能凭借性能辨别出自己专属的那一把枪。特警与枪之间的关系亲密得近乎情人:他们每天都会悉心保养枪支,了解枪的每一点性能和特征,为的是以最适合的姿态与力道,磨合出近乎融为一体的最佳效果。
然而,现实状况总是千差万别,即使只是比赛。这次参加比赛,主办方提供了8支枪供全队6个人选择,每人可以尝试5发子弹。几次尝试后,高枏最终选定的枪仍然偏紧。他有意识地调整用枪方式,以尽快适应这位“新朋友”。
但突发状况还是发生了:快速射击比赛有一个推倒人质再射击的动作,原本训练跑的是直线,可比赛时人质出现在他的斜上方,压倒时多用了零点几秒。掏枪那一刻,高枏明显感觉到手势变形了,“因为慢了那么一点点,心里有杂念了。”他稳了一下,放缓呼吸,再次击发——正中目标!
心态是影响射击至关重要的因素。2007年,天赋出众、训练成绩优秀的高枏第一次正式参加射击比赛。上场之时,他忽然有种大病初愈的感觉,手控制不住地抖动,脚下感觉乏力无法扎稳。更要命的是,连环射击居然3发脱靶,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
怎么办?后来的训练中,他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制造压力。拓展训练跃上10多米高的独木桥,他会走到中间完成掏枪射击等一系列动作。训练时,他还会主动邀请同伴来比赛竞争,甚至主动邀请教官来验收射击成绩。再上比赛场,他变得有信心了:“我告诉自己,周围的评委都是来看我表现的。”
天赋条件、艰苦训练、抗压能力……对于一名枪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态度是最重要的!”高枏和同事经常进行射击比赛,谁输谁请饮料,同时还会受到同伴一致“无情的嘲笑”:“这一切就是要激发我们要赢的决心。”
追求必胜的态度是让高枏成为“枪王”的关键。高枏大学读的是跟“枪”完全不搭界的通信工程。临近毕业时,班主任和母亲都鼓励他试试考警察。当时,高枏在一家公司实习,因为表现出色已经带上了自己的团队。考虑再三,他向公司递交辞职信。当时两名跟他一起报考警校的同学劝他不要辞职:“你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呀。”高枏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好,而且要开开心心做好。”事实证明,破釜沉舟是对的。他顺利进入警校,两名同学却落榜了。
“希望社会越平安越好”
高枏身上展现的执着、沉稳、果断的性格特质,同样代表了他所在的静安公安分局特警支队的精神风貌。作为一支驻守在上海繁华中心地带的特警队伍,他们要面对的往往是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
一次,达安花园一户居民家中有精神病人发作。高枏和三名同伴迅速赶到现场。此时,身材魁梧的患者已经失去了理智,在房间里挥舞菜刀,一旦有谁靠近就砍向谁。现场乱作一团,没人敢进屋。
见此情景,手持盾牌的特警朝门里一走,高枏等人则借着掩护悄悄绕到病患的身后。这是他们商定的计划:两两一组,一组负责吸引注意,一组则从身后负责控制。
就在门边两名特警大声呼喝时,原本“见谁朝谁砍”的精神病人居然不动了,而是操起身边的物什朝两人扔去。两组人马眼神一交流,门口一组便继续发出各种声音“挑衅”,甚至步步逼近精神病人,高枏一组则仍在后方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病人终于被激怒了,举着菜刀向门口的队员砍去。就在前方队员使出盾牌盖压技术挡住菜刀之时,高枏一组立即跳上前去按住精神病人,同时劈手夺刀,用约束带将其束缚。
“事发地点在一个房间里,从门正面进来,我们都容易暴露在攻击范围内,要想制服就一定要出其不意。”高枏说,处理这样的紧急事件,一定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方案。如果精神病人没有被门口一组特警吸引怎么办?“我们当时也商量过,那就由他们成为主攻手,运用相应的战术。”处置这样的事件,特警永远要有B计划。
这样的技战术运用并非偶然。高枏和同伴的平时训练就是在模拟实战:他们会轮流穿上护具,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展开真实对抗,拳拳到肉,步步生风。“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宁愿平时流汗,不要现场受伤。”
所幸,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次讨薪引发的群体性对峙中,双方剑拔弩张。高枏和同伴接到警情,直接从训练场上回到队里,背心短裤套上警服和装备直奔现场。当事人一见到他们,便偃旗息鼓了。
作为“枪王”,实战中高枏其实一枪也还没有开过。“我一直在设想,现实中的第一枪会怎么开?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又怎么把训练的东西发挥出来?不过,现在还没有答案。”高枏说,这或许是身边每一名特警的真实心态:练得这么辛苦,总希望实战中能发挥作用,但更希望社会越平安越好。
“我们刻苦练习,是希望有这样的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冲上去。但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情况永远不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