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筑巢引凤 打造科创中心的重要基地

15.06.2015  14:49

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

  如今,最时髦的科创名词,诸如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等产业都在松江区内落地生根。从堪称“世界之最”的城市产业长廊,到“国内首个”互联网+科技园,再有“沪上最大”的跨境电商集中监管仓,智慧物联产业生态圈……沿G60高速公路,一条沪西南科技创新走廊迅速崛起。

  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造业,到掌握核心技能的科创中心,松江正在尝试突破,破茧成蝶。而在上海建科创中心的这盘大棋中,松江作为一匹黑马,正开足马力,发力奔跑。

  那么,“松江制造”如何接力科创?上周四,中共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接受晨报记者的采访。提及转型思路,他认为松江的转型依靠“双轮驱动”,核心理念归于一句话: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创新产业园区正在G60沪杭高速新桥段西侧打造一条1.5公里长、堪称世界之最的城市产业长廊。长廊将有26幢商务楼、近百万的建筑体量,楼宇之间相互贯通,建成后的震撼力将赶超巴黎商务中心拉德芳斯。26栋创意大楼北侧,将有数千亩的水稻田遥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农业和工业文明的和谐画面。

   ◎优势独享

   科创基地”建设箭在弦上

  走入区委书记的办公室,一眼望见的是满摞的书报材料。“我平时很关心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杂志、内参、报纸上凡是这类的文章都会仔细阅读,还做笔记和剪报。”聊起科创的话题,盛亚飞给记者翻出了一篇篇前沿的科技文章,表示国内乃至世界的制造业发展、科技产业动态,无论是数控机床,还是4G网络、大飞机技术,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对于市委的一号课题,盛亚飞有自己的理解:“科创中心的建设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密切相关。以前中国将出口做到了世界第一,如今我们需要提升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让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

  说到工业强国,盛亚飞感慨颇深。他给记者讲了国内机床业龙头沈阳机床厂的故事。“国内高端数控机床虽然高速发展,但一直以来关键核心技术只掌握在德国、日本人手中,我们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痛定思痛,沈阳机床厂在上海成立数控系统中心,历时8年,终于打开了黑匣子,研发出了与发达国家比肩的数控技术。

  科创中心如何建设?盛亚飞描绘的蓝图,是大量科研人员积聚在若干领域,研发出属于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创新技术。而在全市谋篇布局的棋盘中,松江落子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尤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的确,松江拥有“打造科创基地”的独特优势,一是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二是基础扎实的产业优势。松江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且正好处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一核三带”中的沪西南创新带。而作为制造业大区,松江约有1.3万家制造业企业,产值规模在全市名列第三。还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12家。

   ◎规划设计

   创新产业园“筑巢引凤

  有了目标定位,接下来便是高效执行。如何执行?盛亚飞说,依靠“双轮驱动”助力松江科创“弯道超车”。

  驱动之一,就是用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与人才。“以前政府招商引资,全靠出让土地,土地卖出去了,接下去任由企业干什么,这就是最初的1.0版本。后来觉得这样不行,就建设标准厂房后招商引资,或租或卖,但所谓的2.0园区,总体上也发展得不理想。”盛亚飞说,松江如今推行的是3.0版本的创新产业园模式,与专业团队联合共同开发园区,让园区成为优质企业的孵化器。

  其实,盛亚飞口中的3.0园区建设,松江区筹谋已久。如今,沿着G60高速公路松江段望去,一条沪西南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崛起。“未来,这里将是松江最美丽的地方,也是顶级企业和精英人才集聚的地方。

  边指着规划图,盛亚飞边认真地给记者介绍起来。首先打造的是占地2700亩的漕河泾开发区松江新兴产业园,它已经吸引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大唐移动、德勤会计事务所、法国必维检测等一批企业落户,还成立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上海3D打印产业中心”。而令企业家们心动的是,园区正在G60沪杭高速新桥段西侧打造一条1.5公里长、堪称世界之最的城市产业长廊。“长廊将有26幢商务楼、近百万的建筑体量,且楼宇之间相互贯通,其建成后的震撼力将赶超巴黎商务中心拉德芳斯。

  科技创新走廊的中段,一座名为“启迪”的漕河泾科技园也已落地。它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成“互联网+科技园”的“样板间”,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个龙头性的创新基地。目前,园内占地65亩、7万平方米的首个项目已经启动,后续还将合作开发首期241亩产业用地。

  同时,于今年4月25日奠基的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基地,占地面积420亩,包括国际级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国家级研究院、国家检测中心、瑞章科技和意联科技总部、技术研发中心和方案解决中心。4月27日,占地366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预计年产税收2-3亿元的裘比影视媒体城奠基。它着力引进国际级导演和制片人工作室、制片公司、创意及影视媒体机构等,已吸引了包括《黑客帝国》系列电影制片人之一安德鲁·梅森在内的26位国际导演、制片人签约落户,安德鲁·梅森工作室未来两年内将完成制作7个电影项目。

  此外,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佘山环球企业中心等众多3.0版本的创新产业园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松江3.0版创新产业园区集群已经扬帆起航。

   ◎政策引导

   不遗余力支持创新企业

  盛亚飞指出,驱动之二,是区内优化政策,支持有成长性的创新企业发展。

  说到支持政策,盛亚飞略显激动。“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提出,上海为何没有阿里巴巴?俞正声同志也提出,上海为何没有华为?创新创意的发展一定要以企业为载体,我们只有抓住了那些有成长性的企业,也就抓住了人才。

  盛亚飞提到了装载机龙头企业“龙工液压”,该企业攻克了核心技术液压系统难题。此外,他还提到了2008年落户松江的企业“斐讯科技”,该企业借助4G技术连年“越级跳”,六年实现了销售额年增长200%的业绩,2014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生产的智能手机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更是与华为同步。他认为,衡量创新工业技术的标准是专利数量。“斐讯这家企业成长速度极其快,去年申请了1200多项专利,数量居上海第三,而松江申请专利数也在全市排名第三。

  “4月去企业参观,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克虏伯电梯在松江的工厂以及另一家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车间里的工人水平都达到了工程师级别,而初级的操作工极少。这才是我们努力要发展的4.0智能制造工厂。”盛亚飞给记者描绘了理想中的新兴制造业的作业画面:高科技的现代厂房和流水线上忙碌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工程师,二是机器人。

  正因为重视企业,松江多筹并举,服务企业发展。比如在原有“创业苗圃”基础上,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重点在区内大学城及特色区域,文化创意园区如泰晤士小镇、创异工房,以及漕河泾松江新兴产业园等地区布局。近期,国内规模最大的创新型成长企业投融资选拔大赛——黑马大赛上海全球路演中心落户漕河泾松江新兴产业园;沪江网蚂蚁雄兵天使基金落户泰晤士小镇;民营园区企福天地打造的众创空间也将进驻泰晤士小镇;东华大学建成了上海首个高校众创空间……大批创业平台和孵化器正和松江区对接,准备落户或者举办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

   ◎环境建设

   山河重整”建设创客家园

  有了园区,引来优质企业,积聚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然而,人才引得来,还要留得住,远在郊区的松江,如何打造宜居城市?这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绕不开的话题。

  为此,松江提出了“山河重整”规划:一口气解决三四千户农民和大量企业的动迁,重新规划建设。“3到5年以后,漕河泾产业长廊建成,白领在气派的现代化大楼里办公,窗外就是一片数千亩的稻田。夏天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是金灿灿的稻浪。这样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园区环境堪比谷歌在加州建成的花园式总部……”盛亚飞憧憬着,在1.5公里浩浩荡荡的26栋创意大楼北侧,有数千亩的水稻田遥相辉映,将呈现出一幅农业和工业文明的和谐画面。

  据悉,松江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接近指标天花板,现在要做的,就是新建已规划的部分,将零散的、产能低、污染高的企业用地减量,从而提升整体环境。“松江为推进城镇化而建设的新浜和小昆山,目标就是要把它们打造成上海最美的乡村。我们追求的是城乡功能大提升,农村是现代生态安宁的农村,城区是繁荣舒适、便捷有序的城区,给来松江发展的人才营造怡人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