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帮“婆婆妈妈”找工作
作为一个曾经的农业郊区,松江的农村户籍人员仍有9.18万人。由于农村大龄女性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缺乏,60岁之前未到领取养老金的阶段,正是农村大龄女性就业最为困难的一个年龄段。松江区人社部门将帮助这一困难群体实现灵活就业、增加生活来源,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完善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大龄劳动力
今年年初,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联合区财政局,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本区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若干意见》和具体操作细则。从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大龄农村劳动力,并为其缴纳城镇职工保险,从而既为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来源,又使其保障水平、养老待遇得到提高。
尤其针对农村大龄女性文化程度低、技能缺乏、年龄偏大的就业困境,专门在政策中加以倾斜,鼓励街镇(园区)举办公益性服务组织推介松江区户籍就业相对困难人员从事服务性劳动。对推介大龄农村女性就业,在政策上和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扶持和保障。对于政府举办的、推介100名以上松江区户籍就业相对困难人员从事服务性劳动半年以上的公益性服务组织和其中被推介就业的从业人员,实施补贴。对于政府推荐的该区农村户籍50-60周岁未领取养老金的妇女到注册经营在松江区的本市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从事劳动半年以上,给予单位和从业人员相关补贴。
搭建平台,促进农村大龄女性实现灵活就业
松江全区各涉农镇积极搭建扶持就业的服务平台,实现需求汇聚、信息汇总、政策对接、推介服务等多种功能,梳理掌握本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尤其是关注大龄女性的就业,排摸出适合的岗位加以信息整合汇总,帮助推介,实现供需对接。
针对该区经济结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需求,2009年起,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妇联分别帮助泖港、新浜、叶榭3个镇成立了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家政服务社,推介农村大龄女性从事家政服务,并统一实施业务培训、服务标准、考核监督等规范化管理。家政服务社的举办,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经济效益,即每年政府补贴390万元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家政从业人员收入)在3000多万元;社会效益,即迎合城区居民实际生活服务需求,且管理规范得到社会好评;品牌效应,即形成了该区公益性家政服务项目的品牌,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培训,帮助农村大龄女性提升就业能力
根据2014年本市职业培训实施意见,结合该区实际情况,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区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松江区关于完善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使用促进职业培训的实施办法》、《松江区关于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的操作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明确规定,对于该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户籍55-60周岁未领取养老金的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100%补贴,在此基础上,又给予200元生活费补贴。为该区农村大龄女性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充分政策保障,帮助其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真情关爱,丰富农村大龄女性精神文化生活
依托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松江学习中心推出的“职业提升”、“专业能力”、“幸福家庭”三大板块培训,2014年松江区妇联系统共开展培训492期,35680人次受益。2015年继续开设深受广大农村妇女欢迎的社会工作者、母婴护理等特色培训班。组建“美丽家园,幸福生活”区级巾帼志愿讲师团,打造女性精品课程,2014年开展送课进村(居)共85场。2015年以“做智慧女性,享美好生活,建美丽农村”为宣传主题,全面落实市妇联“农村女性智慧课堂”项目,用农村妇女喜闻乐见的故事会和讲座的形式普及法律、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女性保健等知识。同时,积极发挥区级巾帼志愿讲师团作用,以“文明家园?多彩生活”为主题继续开展送课进居(村)活动,促进农村妇女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关爱农村大龄女性这样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帮助实现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松江区十分关注的重点民生工作,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实事。下一步,松江区还将积极探索适合该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方式,用足用好各种资源、各项政策,开创性地推动工作发展,使农村大龄女性工作岗位到手、就业补贴到手、政府帮扶到位。
(稿件来源: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包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