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如何吸引留住全球杰出人才? 空气、水和食品质量一个不能少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上海的科技创新如何保持“定力”?昨天参加第2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洋高参”们发挥国际经验丰富的特长,从各自的实践出发,为上海出谋献策。
建立创新平台交易知识产权
Engie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热拉尔·梅斯特雷建议上海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打造一个创新交易平台,让国内外的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交易。
梅斯特雷说,促进创新有三个主要因素,包括资金支持、人才和正确的合作伙伴。他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把创新转化为有用成果,对社会产生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他建议上海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打造一个创新交易平台,让国内外的企业交易知识产权。小企业有知识产权,他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把这些知识产权变成实际的业务,大公司也有很多的知识产权,但他们有时并不用。平台可以建立线上的专利交易数据库,让各个利益相关方从创新中提取最大的价值。在这样的知识年代,我们面临很多机会,让上海成为全球的枢纽,成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所在地。
创新药物推动生命科学发展
生命科学是未来上海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说,上海要关注最顶尖的创新药物,为患者带来巨大福利。
施万说,除了科学和技术之外,生物制药行业里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如监管环境。他说,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因为政府要确保框架的安全。同时,也要意识到创新药可以帮助患者,要让这些创新药尽快到达患者的身边。
施万说,上海即将成立的药审中心是一次巨大机遇。他建议上海关注最顶尖的创新药物,即可为患者带来巨大福利的创新药,而不是每一个新药品都要拿来。创新药成功将会大大推动上海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可有效吸引本地和外资企业。
留住创业人才需要快乐建筑
铁狮门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徐瑞柏表示,留住“80后”“90后”创业人才,需要一个令人快乐的物理环境。
他说,祖辈和父辈最想要的传统办公室已经属于过去了,如今的年轻人想要的是能工作、能玩、又能生活的开放型环境,他们觉得那里可以买东西,还可以锻炼,还能够走回家,这就是快乐建筑。
徐瑞柏表示,在21世纪,城市要取得成功需要创新,需要打造一个新的物理环境来吸引并且留住迁徙的一代,即所谓“80后”“90后”创业人才,他们希望人和人保持密切互联,打造社区情结十分重要。
创造一个有效的创新加速度
贝尔卡特公司首席执行官狄镐夫表示,创新不仅能够促进未来的增长,事实上也是我们面对危机时唯一的可行之道。我们不仅要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持续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组织效率,还要和大学开展长期合作进行创新。
他说,创新可以发挥整个价值链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各方合作。
如何创造创新的生态环境?ABB公司CEO史毕福建议,政府可采取五大措施:即基于实际需求进行研发;确保创新能带来可持续的生产效率提高;找到上海关键性的挑战,并用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承认文化差异;设立一个非常有效的项目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
他说,整个ABB家庭都希望可以为上海科创中心的计划作出更多贡献。要创造出一个创新的生态环境,关键是创造一个有效的创新加速度,每天都将上海推到下一个创新的环节中。
创新应该营造允许失败文化
美铝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在专题讨论中表示,创新应该允许失败,人才、商业许可、大学、版权保护则是创新中的关键因素。
他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成功,要营造一种文化,允许失败、接受失败,另一方面要鼓励优秀的公司来到上海。
他表示,上海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可以继续改进,这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需要整套监管激励机制
赢创工业集团董事长英凯师表示,创新需要整套的监管和激励机制,这样公司管理层可以更好评估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将会带来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也会带来结构性改革的成功。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赵国华建议,提供友好的商业环境,吸引和培养全球顶尖人才,发展孵化器,为创新和研发提供财务激励,将上海发展成为智慧和绿色城市的创新试验平台。他强调,创新必须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和留住全球杰出人才。空气、水和食品质量尤为重要,社交文化、娱乐、医疗水平也不可缺少。
诺华董事长林浩德建议,进一步改善创新生态环境要采取几个措施:一是为学术研究以及公司合作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这样才能让研究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做更好的研究,而且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才。二是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鼓励创新,创新公司有退税,或者说可以通过退税获得新的研发资金,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当地的研发人才。三是市场要鼓励创新,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