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质监抽查77款"55度杯" 4款材质工艺有安全隐患

30.01.2015  14:07

  1月29日,上海市质监局在例行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市场热销“55度杯”的安全评估报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抽查报告显示,有4.1%的样品脱色实验不合格,因为所盛液体必定接触杯身材料,给产品安全性埋下隐患。此外,有1批次“55度杯”内胆焊接处渗漏,夹层中液体进入内胆中。

   杯身涂料带来安全隐患

  近日,多款“55度杯”及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在众多电商平台出现,这是一种号称能快速改变水温的水杯,广告宣称它能够将沸水快速降温至55摄氏度;之后利用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再将凉水变为55摄氏度温水。从2014年11月至今,该类产品销售量多至上万件,且价格差异较大,从9.9元至377元不等。

  为此,上海市质监局特地针对该类产品的材质进行了安全评估,共计采集5家电商48家网店的73批次“55度杯”及类似功能的快速降温杯,对其与食品接触部分涉及到的聚丙烯(PP)材质(杯盖、杯身)、不锈钢材质(杯内胆)和硅胶材质(杯垫圈),分别依据食品相关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实施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全部73批次产品的不锈钢材质内胆均符合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的要求;全部73批次产品的硅胶材质垫圈均符合GB4806.1-1994《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3批次产品的聚丙烯(PP)材质杯身脱色试验不合格(正己烷浸泡液呈阳性),不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的要求;此外,有1批次“55度杯”内胆焊接处渗漏,夹层中液体进入内胆中。

  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介绍,聚丙烯(PP)材质杯身脱色实验呈阳性,是由于杯身使用了稳定性不佳的着色剂或是加工工艺失当,致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着色剂易迁移至食物从而被人体摄入。尽管本次安全评估中,快速降温杯的聚丙烯材质杯身并不直接接触杯内液体,但在使用过程中,其中所盛液体必定会接触杯身材料,因此给产品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本次安全评估工作中此类产品占所抽查样品的4.1%。

   符合标准的不锈钢杯可泡茶

  此外,近期舆论对食品用不锈钢的安全性比较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锈钢材质的杯子可否用于泡茶。有消息称某不锈钢杯泡茶之后于72小时之内腐蚀,可能释放重金属铬离子,危害人体健康。

  二,不同牌号的不锈钢是否具有不同的食品接触安全性。专家称200系不锈钢,如牌号为201、202的不锈钢,抗腐蚀能力差,容易析出镍、铬等重金属,不适合用在接触食品的容器上。而牌号为304的不锈钢接触食品是安全的。

  三,多数不锈钢产品缺少标志。

  上海市质监局逐一回应称:

  符合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的不锈钢制品,具备接触食品的安全性,在盛装食物、泡茶等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牌号为201、202的不锈钢,耐腐蚀性不如304不锈钢,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易腐蚀,而表面腐蚀的制品将会有更多的金属离子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304不锈钢均能符合GB9684-2011中的溶出限量,即使不锈钢材质的组成符合304牌号的要求,也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金属离子溶出量超过GB9684-2011中的限量值。因此判断食品用不锈钢制品的安全并不能仅仅依靠不锈钢的牌号,应该依据是否符合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中的重金属溶出指标要求判断不锈钢接触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用不锈钢制品应在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标志“食品接触用”及不锈钢类型,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途径购买,并注意产品上是否注明“食品接触用”和不锈钢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