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力捧“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
科创盛会 再创辉煌 6月13、14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和颁奖典礼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我校继第十三届后再次以高校团体高分力捧“优胜杯”,分别荣获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同时是全国挑战杯的市级选拔赛,本届市级竞赛收到来自全市37所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军事院校等共341项作品,各位评委按专业类别进行分组,根据前期网络评审的结果进行合议。经过评委审议,来自31所高校的108件作品入围决赛,来自33所高校的100件作品拟授三等奖。
广泛动员 营造氛围
自去年12月,校团委启动了第十届“自强杯”上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在为期近半年的“自强杯”比赛中,校团委联合各学院筹办了多次校内选拔赛、答辩会和培训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亲临我校指导。在各学院上报的作品中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对各学院上报的哲社类、自然科学类论文和科技发明创作类作品进行审阅,从102项作品中挑选出了23项作品入围校赛决赛,最终选出12项作品报送上海市比赛。
积极备赛 精心组织
4月24日挑战杯市赛启动,上海大学共提交了12份作品参赛,在经过市赛专家组的评审后,我校共有6支队伍的项目入围挑战杯市赛决赛,校团委老师、院系指导老师、各参赛选手都积极投入到了市赛决赛的准备工作中。各学院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反复讨论作品内容,完善细节,尽量做到臻善臻美,常常忙碌到深夜,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努力。校团委为参赛选手准备了一场量身定制的“答辩技巧培训会”,指导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所需注意的措辞、手势、眼神等答辩技巧。
6月11日在学生服务中心大厅举办了一场校内预答辩会,旨在为市赛“练兵”,让各支参赛队伍以一种真实的状态投入到这场模拟赛中,在模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海霞,学工办主任胡大伟,校团委书记许烁,各学院党政领导、指导教师、团委老师观摩了答辩会,他们对参赛选手提出了宝贵意见并鼓励选手们沉着备赛,赛出风采。
决赛时刻 赛出风采
6月13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正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每支参赛队伍都有独立展台展示作品成果。评委通过答辩的方式向参赛队伍做最后的评审。我校选手自信演讲,沉着答辩,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采。选手们不仅迎接来自其他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咨询外,而且把握难得的学习机会,到其他兄弟院校的优秀项目展位前观摩、交流和学习。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到上海理工大学看望了所有参赛选手,在观摩作品的同时给同学们鼓劲加油,同学们深受鼓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前来观摩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各自的作品。
总结回顾 剑指全国
6月14日上午10时,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的颁奖典礼举行。我校再次捧起“优胜杯”奖杯,这个奖杯是对这半年来科创工作的一个肯定,也激励着我们的参赛队伍在挑战杯的国赛中继续披荆斩棘,勇创佳绩。
“挑战杯”市赛结束的同时,“挑战杯”国赛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参赛团队和组织者又将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全国大赛的工作中,各学院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反复讨论作品内容,完善细节,尽量做到臻善臻美,常常忙碌到深夜,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努力。为了更好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助力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我们需要在这条科创路上继续大步向前,去摘取更多的科创“果实”。(校团委 陆静)
我校获奖作品情况如下:
特等奖作品:
《从“人生炼狱”到“圆梦天堂”——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为例》(社会学院:孙睿等同学,指导教师:张江华)
一等奖作品:
《网络时代下差序格局的强化与再造--基于我国90后大学生社交状况的调查》(社会学院:王阳同学,指导教师:孙秀林)
《一种便携式核辐射探测器》 (材料学院:张月璐等同学,指导教师:王林军)
二等奖作品:
《让非遗“活”在当下——黔东南地区苗绣艺人生活现况的调查研究》(美术学院:杨子爱等同学,指导教师:陈青、耿敬)
《贵金属添加到Ni/La2O3eZrO2催化剂对焦炉煤气干重整反应的影响》(材料学院:冯蜀欢同学,指导教师:鲁雄刚、程红伟)
《可调窄扫频石油注水管道电磁防除垢系统》(机自学院:龚倩倩等同学,指导教师:孙伟)
三等奖作品:
《动迁路上乐与愁:“被郊区化”一族的生活与心态变迁——基于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的实地调查》(社会学院:魏仲奇等同学,指导教师:金桥)
《“在他乡”——在沪外籍人士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学院:许豪俊等同学,指导教师:张海东)
《一种低成本双组份船用环氧阻尼材料的开发》(材料学院:虞玺等同学,指导教师:俞成丙)
《社会治理视阈下的志愿文化现状及对策思考》(社科学院:董芳源等同学,指导教师:陶倩、陆耀峰)
《城市公路隧道运营隐性事件发现与预警》(悉商学院:周胜臣等同学,指导教师:胡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