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网]市长咨询会议国际企业家与交大学子对话 杨雄:创新事业需要创新精神创新人才

02.11.2015  00:52

作为第2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会外活动之一,10月31日,上海市市长杨雄与本届市长咨询会议主席、WPP首席执行官苏铭天爵士等10位国际企业家一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在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交大师生展开对话,共论创新人才与创新精神的话题。    

杨雄在致辞时说,市长咨询会议创立27年来,国际企业家献计献策,为上海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创新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上海一直非常重视创新,特别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上海正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重构城市发展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杨雄表示,创新事业需要创新精神,呼唤创新人才。大学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今年市长咨询会议创新会外活动形式,增加了国际企业家走进校园活动,邀请市长咨询会议部分成员和嘉宾与交大师生共话“创新人才”与“创新精神”,让大家在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中,竞相迸发智慧火花。既充分体现国际企业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心和支持,也进一步增强市长咨询会议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论坛上,创新有多重要、如何创新、用什么态度对待创新中的失败……这些话题引起了国际企业家、大学教授和年轻学子们的热烈讨论。“ABB公司124年历史表明,离开创新,我们不能生存下去,创新是企业的基本标志,我们不仅每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研发,更重要的是公司里每个人都需要扛起创新大旗。”ABB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博士表示。    

当今全球创新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国际企业家们对此的看法惊人一致,他们都提到如今创新已经不能“单打独斗”,不能仅仅依靠科研人员埋头在实验室里进行。贝尔卡特集团董事长狄镐夫认为,创新应该是合作式的,不只是基础部门、研发部门搞创新,财务、销售、工程师都要合作创新,要和客户、供应商一起协同创新。安永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温伯格对学生们提出建议,进入社会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可能会过时,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和创新的方法,要学会倾听他人,学会与团队协同创新。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与会企业家看来,这样的氛围并不利于创新文化,创新更应该兼容并包。“其实,许多创新都来自于合作,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学习背景、思维方式。”美国国际集团总裁暨首席执行官韩沛德说,创新人才需要有较好的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问题,即使是诗人和科学家,他们在一起合作也能擦出火花。在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海里希·赫辛根博士看来,不少值得称奇的创新成果,都是跨界合作的果实。今年,他所在的企业创新开发了一种无吊绳式电梯,是电梯技术团队和轴承、轻量化等领域专家共同讨论的结果,“创新的现代图形并不是各立山头,而是齐心协力,保持一个阵型”。    

与会企业家还认为,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在创新引领的时代,人们对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学可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共同塑造知识经济新特质。    

10月31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和上海中心分别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30余名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各国嘉宾在上海市市长杨雄、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的陪同下,参观了这两处代表上海科技实力和城市建设高度的地标性建筑。    

在位于上海中心119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不少嘉宾一到观光层便迫不及待走进观景台远眺城市全景,不少人都拿出手机记录下上海最美的画面,还有嘉宾在环球金融中心一侧自拍。上海市长咨询会前主席、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雅各布·沃伦伯格说,参观上海光源可以看到上海科技的成就,而在上海中心则能看到上海发展的另一面,“这是另一个非凡的成就”。    

站在城市最高处,不少市长咨询会的外籍专家纷纷对上海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发出了感慨。谈及上海汽车制造业面临新挑战,上海市长咨询会前主席、通用汽车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瓦格纳认为,此类波动并非反常,恰恰体现了上海汽车工业正慢慢适应新科技、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变化。“上海的汽车工业可能没有原先发展得那样快,但当更多新技术慢慢被消化,就会有更多机会产生。”瓦格纳肯定地表示,上海汽车工业的转型实际上令人感到非常兴奋,未来一定是乐观的。    

由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即将下线,作为中国商飞的合作伙伴,美国铝业公司在紧固件系统方面为C919提供了长期的技术支持。美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铝很高兴能够为中国第一架干线商业客机下线贡献力量。作为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柯菲德表示中国1.8万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是对中国制造业最大的肯定,“我认为中国的高铁和大飞机制造都值得骄傲。”    

在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看来,上海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环境非常好,但有两大挑战需要攻克:其一,上海生物制药创新的脚步还需加快;其二,新药审批的速度也需提速。他认为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上已经拥有一个良好的起点,让创新的医药产品更快地进入市场,让更多病人直接获益,能够赋予科技创新新的生命力。    

此外,嘉宾们还参观了位于上海中心37楼的观复博物馆。这座中国古典艺术私人博物馆,也是“上海中心”文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光源,嘉宾们参观了这一我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荷兰皇家孚宝董事会主席艾尔克·霍克斯特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参观,他更加确定上海有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世界前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商业和工业长期发展的讨论中,应对当今世界愈发激烈的科技和工业竞争。    

来源:上海政府网 2015.11.01  

原文: 市长咨询会议国际企业家与交大学子对话 杨雄:创新事业需要创新精神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