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杨绛先生的上海足迹: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
原标题: 纪念!走访杨绛先生的上海足迹:在徐家汇读书,在复兴中路成家
纪念杨先生
这是去年曾发过的一篇文章,原是为了手头的一个写作项目做的准备,但在今天这个令人叹惜的日子,重新拿出来,希望和所有喜欢杨先生作品的人一起,记得她曾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生活过。
【杨绛】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后以笔名杨绛行世。她是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唐·吉诃德》。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她102岁时,还整理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年轻少妇时的杨绛
杨绛、钱钟书和女儿钱瑗
1962年,刚开始翻译《唐·吉诃德》时的杨绛
足迹一:小学——启明女校
地址:天钥桥路100号上海市第四中学启明楼
1920年,杨绛10岁的时候,随父亲迁居上海,她和三姐(大5岁)跟随大姐(大12岁),在上海启明女校寄宿读书。
启明女校创办于20世纪初,与当时崇德女校同属天主教拯亡会,是当时的“贵族学校” ——启明女校所招收的学生多为富商大员家的千金,比如:沪上大亨张啸林之女、犹太人哈同的孙女罗舜华、正广和汽水公司老板女儿徐瑞珠、丁香花园张静江的孙女等。所以杨先生也是“富养”的哦。
2002年3月,杨绛专门写了一篇《我在启明上学》,回忆当年在上海读小学的日子。启明很大,“ 我们教室前的长走廊好长啊,从东头到西头要经过十几间教室呢! ……教室后面有好大一片空地,有大树,有草地,环抱着这片空地。还有一条很宽的走廊,直通到“雨中操场”。空地上还有秋千架,还有跷跷板……我们白天在楼下上课,晚上在楼上睡觉,二层楼上还有三层……”。
“学校每月放假一天,住在本地的学生可由家人接回去。这个假日称为“月头礼拜”。其余的每个星期日,我们穿上校服,戴上校徽,排成一队一队,都由姆姆带领,到郊野或私家花园游玩。这叫做“跑路”。学绘画得另交学费,学的是油画、炭画、水彩画,由受过专门教育的姆姆教。……吃饭不准说话;如逢节日,吃饭时准许说话,叫做“散心吃饭”……这和现在寄宿制的私立学校也大致相同。
现在启明女校留下的建筑,主要是上海市第四中学的启明楼,气势宏伟
历史留下来的细节还是那么优美
1951年,启明女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现为上海市第四中学。主体教学楼——启明楼建于1917年,假四层砖木结构,带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征,立面对称,风格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