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中学生爱和教授做“同事” 相互激发灵感

22.12.2015  09:06

  “高温天气,如果能在车内装智能探测报警装置,就可以有效防止幼儿窒息的发生。”“雾霾天,我初步设计了一款装在窗户上的滤清器。”这是日前举行的杨浦区科技站中学生创新探究学术节上,控江中学学生蔡妍和上理工附中学生秦子逾带来的科技创新方案。他们的异想天开和大胆设想,得到了中科院光机所博士向世清和上海大学教授李唯的肯定和赞赏,这两位工程和物理方面的专家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完善和改进进行了点拨和指导。

  学术节上,杨浦18所初高中的158个科技创新项目齐聚一堂,由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导师过目,并一一给出建议和意见。

  学生大胆设想,高校院士教授们一对一指导,这是杨浦区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杨浦区少科站站长胡建民说:“杨浦区拥有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院士教授们愿意俯下身子倾听学生们的创新想法,给了他们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在对话高校导师的基础上,杨浦区还率先开展了高中生创新教育“双进入”(优秀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及高校开展科研探究活动)的实践活动,包括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团队、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都担任了学生们的高校导师。

  上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10位获奖者中仅有的两名高中生都来自杨浦——交大附中的张宇和复旦附中的胡叶琛,他们都是第四届“双进入”探究活动的学员。当年,张宇在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参与《色素检测成像仪研究论文》课题研究,胡叶琛则参与了同济大学生命科技与技术学院课题《双酚A对293T 细胞的影响》。胡叶琛说:“‘双进入’探究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进了大学实验室。第一次提取出染色体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从未想过我可以用肉眼看到那些小小的承载着遗传密码的分子。大学实验室,为我打开了一扇科创大门。”张宇说,实验室的规范、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导师、研究生们一同工作的经历,让自己学会了许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我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的人,进入大学校园,进入研究团队,让我有了‘解渴’的平台。

  和张宇、胡叶琛一样,每年,经过素养测试、专家面试、试带教等层层选拔,40名优秀高中生有机会进入全区的高校基地进行自主科研探究课题。在之后半年时间里,他们与院士科学家们做“同事”,一起做实验,攻坚克难,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带教导师副教授卢小玲说:“学生具备很强的好奇心和对科研的探究精神,高校科研院所给他们提供施展空间,不仅能挖掘出有科研潜力的学生,也能给带教老师带来研究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