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回访身边的小河——写在24条黑臭小河水质数据公布两周年之际
2015年“6·5”环境日期间,上海市环保局从市民关注的近千条小河中遴选百条,在专业技术人员与市民共同参与下进行了监测,发现这100条小河的水质状况显示,优良占10%、轻度污染占9%、中度污染占16%,重度污染占65%。参照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确定的指标,100条小河中,多达24条被判定为黑臭小河。对此,市环保局披露了黑臭小河的水质数据,在监管部门和公众的监督下,每条黑臭河道都定制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治理责任落实到区镇,明确治理责任单位、任务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开。这一社会多方参与的“一河一策”整治,吹响了申城新一轮水环境治理的号角,其“因地制宜”、“因河施策”、“责任人公开”等理念,被广泛吸收到此后全市推广的“河长制”。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些河道的水质如何了?今年“6·5”前夕,本市环境监测部门和市民代表又来到身边的小河,再次共同监测水质。根据最新监测结果,24条曾经的黑臭河道,其中9条的水质已提升至V类及以上,其余15条水质仍为劣V类,但有9条已基本消除黑臭。
夏长浦,是静安与宝山两区的一条界河。如果时光倒退回20年前,它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蚊子河”,即使炎炎夏日,周边居民也不敢开窗。而如今,夏长浦旁的健身步道成了“香饽饽”。等今年清淤疏浚、生态净化、绿化景观等工程全部完工,周边居民将可更加畅快地在河边散步。
越来越多上海市民身边的中小河道已经或正在经历相同的蜕变,这背后,是上海在河道治理上的锲而不舍。
多年治水,让上海去年获得丰收:主要河流断面中水质为劣Ⅴ类的比例下降到34%,比2015年足足减少了22.4个百分点;16.2%的断面水质甚至达到Ⅱ类至Ⅲ类,经净化处理可作生活用水。同时,上海主要河流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指标的监测值,也比2015年普遍下降了10%以上。
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这是上海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上海正争分夺秒,向理想的目标不断靠近。今年截至5月底,上海地表水环境质量较2016年同期已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河流断面的劣Ⅴ类比例缩减至26.6%,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已超过七成,一幅碧水蓝天的城市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直面历史“欠债”
在治水上,上海从不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14年磨一剑的苏州河治理便是最生动的例子。
1999年以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共投入资金140亿元。把时钟倒拨回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就是上海开始大规模实施苏州河治理的时候,这笔投入,无异于天文数字。
“环保需要大量投入,而那时全市环保经费占GDP的比例还不到1%。”曾深入研究苏州河综合整治的市环科院林卫青总工程师坦言,这笔环保经费不仅要用来治水,还要用到其他很多方面,如果治理一条苏州河就要上百亿元,简直是天方夜谭。
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上海也没有放弃。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决心迈开第一步,实施苏州河北部地区的污水截流一期工程,到1994年正式竣工。此后的1998年、2003年、2006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期工程相继实施,使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基本消除了黑臭;2001年年底,苏州河市区河段重现了鱼类;2002年以来,苏州河市区河段的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V类(景观水)的标准;2008年,苏州河的主要水质指标已与上游来水水质基本一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城市的基础竞争力。1994年,全国曾对37个主要城市开展过一项综合考核,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污染控制指标,上海竟然排第31位。这些都让上海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已经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而愈发尖锐。
诚然,类似苏州河污染这样的历史“欠债”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正像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再不治,以后会更难。”令人振奋的是,上海是一座有担当的城市,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咬紧难点问题不放松
都知道苏州河的治理是在打一场长期的攻坚战,如今放在全市中小河道治理上,仅仅相比较治理对象的长度,便可见艰难之甚。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列入整治的黑臭河道总计471条段、631公里。在此基础上,上海又追加两次彻底排摸,截至目前累计排摸出黑臭河道1864条段、1756公里,基本摸清了“家底”。这意味着,上海今年年底前要开工治理的黑臭河道长度,相当于上海境内苏州河长度的30多倍。
长度只是表面难题,治水最大难点在于污染源的发现和控制。例如曾经黑臭的奉贤区青村港,随着大量人口导入,不少居民把河道当成“垃圾桶”、“下水道”,日积月累,青村港基本丧失自净能力。实际整治起来,岸上临水而建的40多间危旧吊脚楼,随时可能产生危险。又比如夏长浦,属于流经静安、宝山两区的界河,上游沿岸居民区的直排污水,已成为两岸居民的主要矛盾。说起来两个区都该负责,可实际情况是各管各的,过去很长时间里协调难度很大。
今年春节长假刚过,上海便出台实施《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河长名单。其中,由上海市市长担任上海市总河长,副市长担任上海市副总河长;16个区的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副总河长,分别由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副区长担任;区管河湖,由辖区内的区其他领导担任一级河长,河道流经各街镇的领导担任辖区内分段的二级河长;镇村管河湖,由辖区内的街镇领导担任河长。截至目前,上海已相继公布两批河长名单,确定了1169位河长。今年6月底前,各区必须公布第三批河长名单,让全市所有河道(湖泊)都有河长认领。
“污染背后,涉及各方利益和矛盾,只有让地方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才指挥得动各方力量,搁置争议,劲往一处使。”兼任7条黑臭河道河长的吴泾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奚漕章感慨,这次上海在河道治理上可谓动了真格,河道治理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失职失责者将被严肃问责。而以往黑臭河道“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原因恰恰在于河道管理的责任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和层层落实。
实现群防共治
等到污染问题凸显才去治理,终究只是亡羊补牢,保护水环境,更需要防患于未然,这需要有放弃眼下经济发展利益的勇气,以及着眼未来、造福子孙后代的远见卓识。
从新出台的河长制中,就能感受到上海在河道治理上的“跨前一步”。河长们的职责远不止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他们至少要承担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河湖水面积控制、水生态修复等6方面的21项职责。比如在控制河湖水面积上,河长有义务严禁擅自填堵河道,从而确保“十三五”期间上海新增的河湖面积不少于21平方公里,进而在2020年让河湖水面率从目前的9.77%增加到10.1%,逐步还原和扩展上海郊区曾经的水乡风貌。推行河长制后,上海还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力争到2020年,上海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9亿立方米,万元GDP 用水量较“十二五”末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二五”末下降20%。
参考国际经验,仅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在治水上有所建树。客观上,一些地方仍存在“你管你治,我管我排”的问题,而上海新一轮的治水行动,始终把群众放在心里。
无论是决定治理哪些河道,还是判断治理是否有成效,都由老百姓说了算。水质监测结果只是判断河道是否消除黑臭的标准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公众满意度。在河道整治前后,政府部门将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此外,还将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络舆情等渠道进行监测分析,跟踪市民反映的水环境问题是否得到处置解决。
也只有群众参与治水,实现群防共治,上海才能更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去年,青浦区赵巷镇就开始试点设立“小河道长”,由居民选举出一批代表来担任。相比一些身居高位的干部,这些“小河道长”更接地气,对身边的河道更熟悉,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之有深厚感情,管起来也更有责任心。市环保局水环境和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表示,许多河道历经轰轰烈烈治理,拔除了病灶,恢复了清澈,但后续管理未必考虑周全。而用本地人养护本地河道,就是完成河道治理后的一种长效管理机制。
黑臭小河蜕变记
下横泾
2015年上半年,偏居金山工业区内的下横泾欢兴段突然黑臭,附近居民群众多日不敢打开门窗。该年7月,下横泾被列入上海市环保局公布的实施“一河一策”整治的24条黑臭河道名单。
然而,调查1.46公里河段的两岸,除了当地村民的沿河房屋,基本没有其他污染源,而且这些房屋早在2012年就完成了截污纳管,不存在大规模生活污水直排的问题。最后,沿河走到下游金山、奉贤两区交界处,才找到了症结——一家大型养猪场的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俞泾塘,使得相邻的下横泾受到严重污染。
抓住症结,便能对症下药。第一步是隔离污染源,金山工业区在下横泾和俞泾塘交汇处修筑了临时土坝,防止污染物侵入,直到奉贤区整治完污染源和俞泾塘后,再拆除。下横泾两岸的114处违章棚户也会将污水直排河道,今年3月已全部被拆除。
第二步是给河道“洗澡”,考虑到施工时处于水稻灌溉期,需要取水,而且河道两岸住宅密集,“大动干戈”可能影响周边建筑物稳定性,金山工业区并没有采取断流的干法疏浚,而是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在不抽干河道的前提下,清除河底的淤泥和垃圾。经过1个多月的疏浚,河底4.8万多立方米的淤泥得到了清理。
如今,水清岸洁的场景又重新出现在下横泾,2016年底上海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下横泾受测断面的水质已从劣Ⅴ类恢复到了Ⅳ类。
嫩江河
水质同样从劣Ⅴ类蜕变为Ⅳ类的河道,还有杨浦区的嫩江河。2015年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24条黑臭河道名单时,它臭得几乎无法靠近,站在与其相隔几十米的嫩江路上也能闻到臭味。
“先天”不足,是嫩江河的硬伤。全长才554米的嫩江河往东通过嫩江泵站连接黄浦江,往西进入随塘河,由于历史原因,河段之间通过管涵连通,天长日久,管涵淤塞严重,导致河道水动力严重不足,几乎失去了自净能力。即使通过泵站引入水质较好的黄浦江,下游淤塞,河道流动不起来,还是于事无补。更糟糕的是,嫩江河沿线单位截污纳管不彻底,污水直排河道,让水质雪上加霜。
被环保部门列入“黑名单”后,嫩江河终于迎来转机。2016年7月,嫩江河整治工程开工。第一步,便是截断岸上的污染源,对嫩江河沿线单位进行彻底的截污纳管;第二步,对河道采取断流,清理底泥和管涵;第三步,重新放水后,采用生态修复,16个栽种有旱伞草、美人蕉等植物的浮床,以及4台提水式增氧曝气机在河道上一字排开,对河道水质进行深度净化。
防止嫩江河陷入“治反复反复治”的怪圈,最后还须面对水动力不足的“病灶”。目前,相关调水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让嫩江河能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姚墩港
在实施“一河一策”整治的24条黑臭河道中,位于闵行区的姚墩港显得比较“特殊”——2015年9月,24条黑臭河道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对外公布,其中大部分河道都公开了黑臭的具体原因以及承诺完成整治的期限,只有姚墩港在黑臭原因这一栏中写了“2015年9月完成情况排摸”,并不太自信地把完成整治的期限“拖”到了2016年12月。
实际挑战的确艰巨,3.1公里的姚墩港作为华漕镇纪王地区的重要防汛排涝走廊,穿过3个村,两岸人口密集、违章建筑林立。在纪梅路以南的部分地段,原本平均宽15米的河口被违章建筑侵占到只需一步就能跨过;加之纪梅路将姚墩港拦腰截断,两侧水体只能通过管涵交流,水动力差,自净能力弱,最终在两岸生活垃圾、污水的夹击下,彻底黑臭。
再难也要还百姓一片岸清水洁,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姚墩港及相关水系的整治工程于去年9月进场启动。在此之前,华漕镇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将姚墩港沿岸的81处2.4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拆除,为整治工程腾出了空间。2016年至今,姚墩港沿线1000多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雨污分流改造顺利完成;30余家沿河企业也被关停,彻底斩断了岸上的污染源。
如今,京沪高速以北的姚墩港河段已经疏浚完毕并通水,京沪高速以南的河段正在分段实施截流疏浚,整个工程有望在7月底完成。届时,姚墩港多年黑臭的老“帽子”有望摘掉,曾经被违法建筑侵占的河道两岸,将出现更多街心花园、亲水平台、沿河步道,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摘自2017-6-5解放日报第四版)
实施“一河一策”的24条黑臭小河水质情况
序号 | 河道名称 | 所在区 | 2015 年公布时水质状况 | 近期水质状况 | 是否黑臭 |
1 | 嫩江河 | 杨浦 | 劣Ⅴ类 | Ⅳ类 |
|
2 | 大理港 | 宝山 | 劣Ⅴ类 | 劣Ⅴ类(2016年底) | 是 |
3 | 盛宅浜 | 宝山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4 | 姚墩港 | 闵行 | 劣Ⅴ类 | 劣Ⅴ类 | 是 |
5 | 紫江河 | 闵行 | 劣Ⅴ类 | Ⅴ类(2016年底) |
|
6 | 宏伟港 | 浦东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7 | 康家桥港 | 浦东 | 劣Ⅴ类 | 劣Ⅴ类 | 是 |
8 | 芦沟桥浜 | 浦东 | 劣Ⅴ类 | Ⅳ类 |
|
9 | 南四灶港 | 浦东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10 | 勤奋9号河 | 浦东 | 劣Ⅴ类 | Ⅳ类(2016年底) |
|
11 | 勤奋九队宅河 | 浦东 | 劣Ⅴ类 | Ⅴ类(2016年底) |
|
12 | 祝家浜 | 浦东 | 劣Ⅴ类 | Ⅳ类 |
|
13 | 庄家沟 | 浦东 | 劣Ⅴ类 | 劣Ⅴ类 | 是 |
14 | 后沙泾 | 嘉定 | 劣Ⅴ类 | 劣Ⅴ类 | 是 |
15 | 横四河 | 青浦 | 劣Ⅴ类 | 劣Ⅴ类(2016年底) |
|
16 | 新泾河 | 青浦 | 劣Ⅴ类 | Ⅴ类(2016年底) |
|
17 | 杨巷港 | 青浦 | 劣Ⅴ类 | 劣Ⅴ类 | 是 |
18 | 姚河浜 | 青浦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19 | 汇北河 | 奉贤 | 劣Ⅴ类 | 劣Ⅴ类(2016年底) |
|
20 | 青村港 | 奉贤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21 | 穿心河 | 金山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22 | 界山港 | 金山 | 劣Ⅴ类 | 劣Ⅴ类 |
|
23 | 下横泾河 | 金山 | 劣Ⅴ类 | Ⅳ类(2016年底) |
|
24 | 长楼港 | 金山 | 劣Ⅴ类 | Ⅴ类(2016年底) |
|
注1:判断黑臭河道的标准,参照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确定的指标:溶解氧小于2mg/L、氨氮大于5mg/L、透明度小于25cm。
注2:截至目前,24条黑臭小河中,有9条水质已提升至V类及以上,其余15条水质仍为劣V类,但其中9条已经消除黑臭。消除黑臭的河道总数为18条,即名单中四分之三的河道消除了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