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条新举措怎样利好资本市场 解读《实施意见》
昨天,倍受关注的《上海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33条《实施意见》涉及股市、债市、期市、自贸区等焦点,直指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实质与关键环节,它们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有哪些利好因素?记者就此采访了市金融办负责人、相关经济学家,以及证券行业业内人士。
国家多项改革举措得到呼应
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介绍,此次《实施意见》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导向,在“新国九条”指导下,结合上海自身实际,力求充分体现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要求。《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将上海建成“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度最高、上市公司运作最规范、社会信用体系最健全”的地区。
当前,国家推动的多项资本市场改革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施意见》对此予以积极呼应,提出配合做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的注册制工作;积极开展“沪港通”业务;配合推进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等举措。
《实施意见》还体现鲜明的“上海特色”,反映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比如,在自贸试验区逐步放宽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逐步提高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设立合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支持注册在本市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商品交割仓库;大力支持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创新,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ETF期权、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指数期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各种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产品等。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指出,目前国内经济面临一定的压力,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难困扰,上海率先回应“新国九条”,提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体措施,对解决融资难题,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回暖、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直接利好,为市场带来资金增量
在总体要求上,《实施意见》指出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扩大开放。
共有四条具体内容涉及自贸试验区。一是促进资本市场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开放,包括推动区内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开展跨境双向投资,推动境外机构和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二是加快在自贸试验区设立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包括推进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原油期货上市交易,积极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三是提升自贸试验区证券期货服务业开放水平,包括配合中国证监会逐步放宽合资证券经营机构和业务的准入,支持本市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四是支持在自贸试验区探索金融监管模式创新,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和跨境监管合作,构筑自贸试验区金融安全网等。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实施意见》中对推动资本市场开放的要求,既是自贸试验的关键环节,也将对上海资本市场直接带来影响。根据《实施意见》,在自贸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沪港通”等因素作用下,首先将为资本市场带来资金增量,直接利好市场。
推进私募市场发展首次得以明确
直指上海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的具体改革措施,最受公众关注。
此次《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支持上海股票市场发展,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做大、做强、做活蓝筹股市场,增加市场内部层次;大力支持债券市场发展,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作用,推进市场间的交叉挂牌及自主转托管机制,促进债券跨市场流转;大力支持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创新,鼓励上海企业合理运用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对冲风险;大力支持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探索场外金融衍生品创新业务。
《实施意见》还要求加快上海股权托管交易市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资源集聚、整合和配置功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市金融办介绍,“新国九条”首次对培育私募市场作出了部署,本次《实施意见》也首次明确推进上海私募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实施意见》提出针对非公开市场的三条指导意见:一是完善上海非公开市场交易机制及发行制度,逐步健全私募投资基金二级市场,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非公开市场交易;二是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非公开市场发行产品;三是培育与私募投资产品发行相关的定价、估值、交易、风控、后台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及服务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