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军:用油彩以窗观城 聚焦建筑中密密匝匝窗户

28.02.2016  10:05

图片说明:杜海军近照。(本人供图)

  代表作品:油画 《N个窗》,2008年获“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优秀奖;油画 《都市印象》,2009年获“第11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以及首届“中国美术奖”优秀奖;2015年油画 《大玻璃》 获法国美术家协会沙龙展金奖。

  问: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答: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办画展,让更多人了解我的艺术,了解中国当今的艺术创作水平。

  问: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答:创作“城市镜像系列”和“城市地铁系列”作品,希望既符合当下的时代,又符合传统审美。

  记者走进油画家杜海军的画室时,他还在描绘城市,以城市建筑中密密匝匝的一扇扇窗作为切口,笔触透着平实与冷静。如是“以窗观城”,延续了10年,为他赢得了多个中外知名奖项。每一次来到他的画室,记者都有新发现,因为杜海军笔下的城市之“”始终发生着变化。这一次,他在反光的铝板上画城市,尝试着“城市镜像系列”,也将视线转向地铁的窗口,尝试着“城市地铁系列”。

  以窗观城,是上海给予杜海军的启示。2003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无锡,在一个大专院校做老师。日子过得安稳,内心却隐隐有些不满足。2006年,杜海军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离开无锡,去上海做一名职业画家。

  就在踏上开往上海的列车之前,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早他一年“海漂”的老同事:“你觉得我来上海多久能混出点名堂?三年?五年?”回想起这一段,他说当时自己心里真是忐忑:“三五年大概就是给自己设的时间期限吧!

  到了上海,苦头吃的比想象中要早。房子是租下了,却不知道房租怎么解决,每个月的花销动辄四五千,本就不多的积蓄很快所剩无几。

  吃了上顿没下顿,只好卖画,几百元一张的低廉价格在很多人看来太可惜,可那毕竟支撑着杜海军度过最艰难的时候。

  以外乡人的眼光打量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些给了杜海军深刻的感触和莫大的震惊,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2006年底,杜海军画了第一幅以窗窥城的作品,所画的那幢楼房,正是淮海路上妇女用品商店所在的培文公寓的局部放大。后来搬到天山五村,一天,他在6楼的房间推窗望见前后左右居民楼的窗户,他的心再次有所触动,于是,窗再次成了画作的主角。

  很多画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独具辨识度的绘画语言,幸运的是,杜海军30岁出头时已经做到了,以表现现代人都市生活现状的“N个窗”。几年前,有位前辈艺术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不能老这么画城、画窗! 言下之意是,你的创作应该有所变化。这话犹如当头棒喝。自己的艺术创作究竟要不要改变,又该怎么改变,这着实困扰了杜海军好一阵子。后来,他想通了,“身处城市,我好像只有在表现城市时才感觉得心应手。

  同样是画城、画窗,最近几年杜海军尝试着用不一样的观察,记录生活的细节与城市的变迁。画作 《校园》 聚焦的是学生宿舍,窗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向上向上》 则聚焦了正被翻新的公寓楼,脚手架细细长长越搭越高;《绿房子》 聚焦的是建设中的廉租房,所有的窗蒙上了一层绿纱网……缺乏朝九晚五的上班经历,画 《大玻璃》 表现写字楼敞亮落地玻璃窗前西装革履的白领们的生存面向时,杜海军是有些犯愁的,为此他特意去金茂大厦的咖啡厅坐了好几天,看周边写字楼里的风景,也看人。有评论家说,杜海军笔下一个个方格子式的城市建筑群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与个体的真实心路,令观者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