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村支书与智能手机"断舍离":村里时刻有情况 没空刷微博
原标题:一部老式手机用九年,41岁村支书与智能手机“断舍离”村里时刻有情况,哪有时间刷微博
在奉贤区奉城镇高桥村,大家都知道41岁的村书记王晓峰裤兜里揣着个“老古董”——一部翻盖黑白屏手机。在智能手机早已成了“路人机”的今天,王晓峰还把这部按键都快磨花的手机当宝贝,用了整整九年:“好用啊!很小,方便携带;铃声‘简单粗暴’,无论身边多嘈杂都能听见;关键是充一次电能扛三天,下乡走访百姓,省去不少麻烦。”
城中村外来人员逾八千人
王晓峰年轻时当过4年兵,身上有着军人的不拘小节和干练。位于奉城镇区西侧的高桥村是市郊典型的城中村,这些年经济上去了,麻烦事也随之而来: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全村户籍人口1400多人,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却有8200多人。这也是王晓峰下定决心和智能手机“断舍离”的原因:“来自十几个省份的人聚在这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语言、思维、行为模式各不相同,每时每刻都有新情况,我哪有时间一直刷微博、看朋友圈?而且我电话不停地响,用智能手机的话半天就要没电。”
外来人员多造成的管理困难,王晓峰刚当村里“一把手”时就体会过。一个近70岁的外地老大爷租了间民房做垃圾回收生意,王晓峰带人上门整治。“发通知,大爷看不懂;读通知,大爷听不懂;费力交流了半天,还是‘鸡同鸭讲’,急得我头上直冒汗。”最后王晓峰灵机一动,从围观群众中请了个年轻的老乡来当“翻译”,总算将这件事解决了。
语言沟通能请“翻译”,其他事就没那么简单。本地人投诉玉米被掰了、狗被牵走了、鸡棚里鸡少了;外来人员抱怨得不到信任,总感觉村民和村干部提防着他们……“靠我们几个村干部根本管不过来,头很大。”王晓峰说。
推“家长”让老乡自主管老乡
怎么办?他开始频频去居民家中走访,和居民面对面了解情况。慢慢地,他摸出了规律:“外来人员要么是和亲戚住一起,要么是和老乡住一起。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外来人员自主管理?”
思来想去,王晓峰和班子成员终于琢磨出一套“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方法:将每5户外来人员组成一个“大家庭”,推选一名有威望、有协调能力的“大家长”管理服务其他租户。同时村党总支成立了来奉人员党支部,下设7个外来人员“片长”分片管理334名“大家长”。作为回报,房东给协管员每月免去50元房租。“这样一来,外来人员服气、‘大家长’得实惠、房东也省心,几乎不用村里提供什么资源,就能管好外来人员了。”王晓峰笑着告诉记者。
这几年,有了“大家长”的帮忙,王晓峰的手机比以前安静了许多。来自四川的潘教忠到奉贤打工已有15年,当上协管员后,老潘对周围四户邻居的家长里短操心起来:谁家门前垃圾没扫干净,他就上门打招呼;谁家衣服被子晒在外面忘了收,他收下送上门;谁家与本地居民有矛盾,他就主动协调。房东老沈感慨:“外来人员终于把这里真正当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