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闪耀在重点工程的科技新星

28.09.2014  17:14

  参加工作13年,他屡建奇功:深圳地铁施工中完成的双洞重叠隧道和单洞双层隧道均为地铁施工世界首创;兰新铁路防风提速改造工程施工中3个半月完成一座658米弱岩隧道书写了“短平快”经典战例;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施工中“全逆法”作业等丰富了地铁施工技术手段;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施工中大兴创新之举成就了我国铁路首条越洋盾构隧道“惊艳亮相”;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13标施工把全国最大地铁站建成“明星工程”。
  李光耀,一位年仅35岁的高级工程师、把自己的追求与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2001年7月,同济大学毕业的李光耀来到中铁十二局集团。他参加的第一项施工是深圳地铁4标段。4标段老街至大剧院区间是全线“重中之重”,善于创新的他半年后便初露锋芒:双洞重叠隧道施工,上下行线像“拧麻花”似的从平行到重叠施工危机四伏,他和攻关小组的同事积极寻找安全施工之道,随着“预留核心土多点环挖法”等成果的开发应用,施工难题被一一化解。工程结束后,项目部获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这里也包含着对他的认可。
  兰新铁路防风提速改造工程施工,中铁十二局集团管区包括658米的三个泉隧道、4.3公里的高填方路基等,工程虽小但意义不凡。其一在风沙肆虐的新疆“百里风区”冬季施工,不仅锻炼队伍,而且积累经验。李光耀被任命为三个泉隧道技术主管。针对工期紧、地质差等实际,他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施工初打风枪常被“”制约进度,他果断采用煤岩电钻、风动煤岩钻取代原设备,一举解决了炮眼成孔率低的难题;他还合理衔接各道工序,使每个作业循环时间缩短一半。三个泉隧道最终仅用105天贯通,不仅成就了一段“短平快”的隧道施工佳话,而且为日后企业开拓新疆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施工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李光耀被任命为工程部长、全面协助总工负责项目技术工作。苏州街站采用暗挖法施工,这在中铁十二局集团是第一次。施工中,针对工程实际他多次进行技术创新和方案优化。如采用“六导洞挖孔桩”代替“四导洞钻孔桩”,将“单、双层结构先后施工”变更为“单、双层结构平行施工”,由原设计的“一次扣拱”变为“分步扣拱”,由原设计的“整体逆作、局部顺作”变更为“全逆法”施工等。他带领的QC小组,还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称号。
  2006年初广深港铁路客专动工兴建,中铁十二局集团承担了“中国铁路世纪隧道”狮子洋隧道进口段施工任务。狮子洋隧道是我国铁路首条越洋盾构隧道,面临着盾构机超浅埋始发、施工中带压换刀、穿越小虎沥水道等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和重大风险。施工中,作为项目总工的李光耀把现场变成了“科研基地”,在这里既有铁道部科研立项“狮子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与对接技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研立项“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等,又有项目根据施工需要自主科研立项的“泥水盾构施工实时管理系统与提高盾构掘进效率对策研究”等。以这诸多研课题为载体,他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先后开发出“五小成果”几十项,为狮子洋隧道最终提前顺利贯通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有为就会有位。2011年底中铁十二局集团中标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13标段施工任务,李光耀挑起了项目经理重任。13标段为一站一区间,其中双层双岛四线的通州新华大街站为全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地铁站。针对工程任务重、工艺新、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他始终“咬住科学施工不松劲”。车站基坑开挖发现了古通州瓮城遗址,他一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遗址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及时调整作业程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遗址发掘与迁移对施工的影响,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基坑开挖下挖五六米见水,七八米见沙,给施工带来极大困扰,他创造性地采取“密集降水法”和“边墙快速锚固法”治水封沙,确保了施工安全,加快了工程进度,实现了一举两得。28根高达20米的双“Y”型铸钢柱结构施工是国内首次应用于明挖地铁的“高难度”动作,他5次召开论证会优化施工方案,并成立科技攻关组专题攻关,先后破解了大型复杂工艺铸钢结构运输难、装吊难、焊接难和成柱精确度控制难等技术难题,安全、优质地完成了这项“吃螃蟹”任务,得到了国内权威人士的肯定。科学施工难变易。区间盾构施工提前近一年贯通,新华大街站主体工程也已安全、高质量完成,成为全线建设的标杆和首都新闻媒体追捧的对象。
  参加工作以来,李光耀获得国家和行业科技成果、发明专利30多项,成为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科技新星。
   http://media.workercn.cn/grrb/2014_09/26/GR0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