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李伯耿教授分享学术成果发表的理念与规范
为引导青年教师刊发高质量论文,启发研究生论文写作思路,6月6日下午,化工学院特邀浙江大学长江学者、工学部主任李伯耿教授来校作了题为“学术成果发表的几点国际理念与规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工学院院长赵玲主持,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涛、党委副书记高艺霞,化工学院副院长刘殿华、赵双良等1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李伯耿教授结合担任美国化学会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副主编5年的工作经历,阐述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学术论文发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2014年中国专利申请数占全世界的1/3,2016年预计将突破1/2,中国业已成为学术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的第一大国。但由于目前我国学术违规惩罚不严,科研工作者对学术成果发表的规范缺乏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诸多乱象,学术违规愈加严重。他认为,论文发表的实质是为了与别人分享科研成果,切忌用不纯粹的科研态度,剽窃他人论文以及个人前期论文成果的行为。他从“Poster”(学术墙报)、“Presentation”(口头报告)、“Publication”(见刊论文)等三种途径,讲述了科研想法或成果与人分享的途径以及这些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他从论文投稿期刊的选择上作了指导。
报告中,李伯耿教授还以论文审稿人角度对学术成果发表相关情况作了说明。他指出,审稿人对论文审稿意见应包括对作者研究意义、课题创新性观点以及对语法、数据可靠性和结论充分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他就外文期刊的“Open Access”(论文开放获取权限)为在座师生作了详细解读。李伯耿教授报告会上强调的对科学研究要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