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行业引领专业,专业促进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梦传递”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激发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机械工程学院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了以“机械魂,助力中国梦——基于行业调研,为机械专业大学生发展导航”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践团远赴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校企双方前期的洽谈,学院成功在昆明机床厂设立上海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举行了挂牌成立仪式。
上海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仪式
列车改道,信念不变
经过前期近一个月的缜密策划精心安排,实践团如期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但是变化总是出现的那么突然,由于受南方暴雨自然灾害影响,火车先后受阻于湖南、贵州境内无法前行,最后迫不得已改道。从周一到周五队员们都在列车上度过,经过九十多个小时的旅程终于风雨无阻到达春城昆明。这一段共同经历的难忘旅程之前未曾有过,队员们完成了信念和意志的考验。
欢乐的团队
采访杰出老校友,对话精英机械人
调研团队邀请到采访我校的优秀校友——沈机集团昆明机床厂的周副总经理。周总于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至今,20余年,一直从事于机械行业,为机械行业奉献了青春年华。
队员针对大学生的在校情况及实际困惑与周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深深感受到了周总作为老一辈机械人,作为老校友的谦逊与亲切,中肯与睿智。队员们用机械的眼光领悟了“唯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制定人生规划、夯实专业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与车间工人交谈
了解行业发展,展望就业前景
团队得到了昆明机床厂人力资源部唐主任的热情接待。队员们更真实的了解了机床厂的历史沿革:从曾经中国机械工业的摇篮——中央机器厂到如今机械行业唯一同时拥有A股和H股的上市企业,由此感悟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在校应该拥有什么知识储备?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哪些不同?大学生初入就业单位时的角色转换等等问题,唐主任都结合自身经验和企业需求作出了专业的解答,队员们为就业收获了第一手行业数据信息。
走访技术中心
深入车间现场,感悟机械精髓
团队在专业人员陪同下按整个生产工序流程参观了机床厂的车间部门并对部门领导及车间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零距离接触了几台谱写中国机械工业里程碑的“教科书”机床,更深入的了解一台机床如何从平面图纸转变为立体成品,从设计到铸造,再到组装检验售后等一系列工序,队员们体会到机械设计制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朴实智慧的机械工人在填写问卷时的一丝不苟和细致入微也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队员。作为机械人,在严谨细致的同时还应拥有全局观念,不能顾此失彼。因为每一个机械产品的诞生是所有程序的完美配合,互相协同的产物。也许这就是机械行业的精髓,机械人的品格,都是机械魂!
零距离接触“教科书”机床
接触专业设计理念,探讨创新产品设计
实践团还走访了昆明机床的科研技术研发中心,与设计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感受专业的设计理念,并拿出我校科创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意见探讨。设计师门以专业的眼光从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需求、生产条件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对机械创新产品图纸设计的改进提出了诸多想法,这将对我校今后的机械创新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探讨产品设计
走进新生力量,传递机械梦想
少年强则国强。调研团队在走出车间离开工厂后按照既定行程来到云南省昆明市青少年兴趣培训中心,带领一群孩子进行益智机械结构创意拼装。在此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在给孩子们带去欢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踏实严谨的机械作风,激发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给他们传播创新的种子,完成机械梦的传递。
创意拼装现场
为祖国勤学修德,用实践明辨笃行
参与就是力量,实践改变中国。实践团队通过对昆明机床厂发展的调研及设计师、工程师的交流采访,了解机械专业发展历史和前景,感受机械人的魅力,并拍摄纪实微电影,分析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偏差,真正为机械类大学生提供专业导向。并通过课题合作、党团联建、科普宣讲等实现双向多边受益。“机械梦传递”社会实践团将实践的种子播洒到彩云之南,并把机械魂带回校园,从行业的角度指导专业,继续发扬行业精髓,将风采与梦想传递下去。
供稿: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