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举行

20.10.2016  09:37

      10月16日上午九点,“人工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在学校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举行,校长胡寿根、副校长刘平、孙跃东出席。来自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领域的教师学生代表,党(校)长办公室、科技处、人事处、规划处、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等职能部处的相关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启动仪式由刘平主持。

      “人工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四家联合发起单位领导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唐平、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金洪建同时开启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球。

      为推动人机融合与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工作,10月16日至18日期间,“沪江国际智能机器人论坛”在我校举行。首届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共同主办,是建校11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专家们共同探讨辅助康复、手术、护理、智能制造、救援、教育的机器人系统和多模态感知、预测、交互、协作和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论坛共分为开幕式、论坛报告和参观交流三个部分,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机器人技术研究所所长、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担任本届论坛主席。

      首先,论坛主席张建伟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组建背景和今后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发展目标。随后,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副会长张晓玉为大会致辞,肯定了一直以来我校康复工程学科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地位。教委科技处副处长龚晋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上海理工大学以国际一流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推动“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启动体现了国际协同创新、多学科融合共赢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全球教育界、科技界的共识,为上海市高校“双一流”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胡校长在开幕式中指出, 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以“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以“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任务为导向,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聚焦“光学工程”、“智能制造”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实施并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集群”计划,先期建设2-3个国际一流实验室,提升学科水平,助推一流学科建设。为此,学校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学校将在现有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交融,大力推进“人机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以实验室为载体,发挥人才汇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的作用,实现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引领和产业服务。

      接下来,“沪江国际智能机器人论坛”正式开始,开启了一场学术盛宴。10月16、17日两天,来自海内外的几十位知名专家和学者,30多个精彩学术报告,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如何提升生活质量的主题,汇聚产、学、研、医的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国际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科技与发展趋势,推动人机共融技术在人类健康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0月18日上午,与会嘉宾和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学院的师生代表参观了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璟和技创机器人有限公司和我校的医疗器械科技成果展厅。

      本次论坛是学校国际一流实验室建设的开端,上海理工大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国际一流大学和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与国内外机构开展更深入的科研交流合作,在机器人医疗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为上海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开创人类社会的智能时代做出新贡献。 

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王博 摄)

 

校长胡寿根致辞(王博 摄)

 

论坛主席张建伟致辞(王博 摄)

 

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副会长张晓玉致辞(王博 摄)

 

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龚晋致辞(王博 摄) 

 

刘平主持并讲话(王博 摄)

 

大会小组论坛现场(王博 摄)

 

论坛嘉宾合影(王博 摄)

 

供稿:科技处、协同创新研究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