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茶座第十四期: 多余的执着——用心理明镜映射强迫行为的真面目

25.11.2014  14:00

2014年11月18日15:00,由复旦社政团学联主办的社会人茶座第十四期在6106教室火热召开,到场观众远远超过茶座规模,很多同学只能站在最后一排,却依然安静投入地聆听。本期我们十分有幸的请到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系主任李晓茹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关于强迫行为与强迫症的种种。

李晓茹老师2008年获得东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工作,并兼任东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

李晓茹老师用简短的开场白表达了对本次茶座形式的赞赏,表示更喜欢与大家互动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李晓茹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本次茶座探讨的问题:大家认为什么情况能够算作强迫症、强迫症有什么特点、得了强迫症应该怎么做。

【大家脑海中的强迫症】

李晓茹老师问茶座在场观众认为什么样的情况症状可以算作强迫症,大家纷纷踊跃回答,答案也五花八门:“老是觉得门没有关手上有伤口”、“睡觉整点控”、“整理东西按照大小形状颜色不然不痛快”、“每天都要不间断的记录生活”、“买东西要买全一个系列不然不开心”等等。李老师对大家的回答一一进行了点评,李老师表示大家所说的这些都可以被归类为强迫行为,然而是不是能确定为强迫症,还要看该行为是否浪费时间并且在明知无意义的情况下依然感觉到痛苦。

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她亲身接触到的几个案例,向我们展现了强迫症患者痛苦而焦虑的生活。她还调侃自己今天参与茶座一定要左脚迈出办公室求得好彩头,在调侃同时也指出,毫无关系的事情被自己主观赋予意义,一旦无法完成便会焦虑也是强迫思想的一种体现。在李老师的讲述中,真实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让在场观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强迫症的科学定义及其特点】

1952年scheider定义强迫症为:一种无意识的内容,它的出现是主观上受到强迫的体验,病人无法排除,平静时又意识到是无意义的。

李老师为我们列举了判断强迫症的指标:伴有极大的痛苦、极大妨碍本人正常生活工作、妨碍了本人社会活动和与他人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列举了很多症状表现。在播放的视频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强迫症患者矛盾痛苦的心理。

李晓茹老师道,人的强迫是有道理的,轻微的强迫可能会让催人奋进,小强迫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十分可爱的,但是一旦过度便会很痛苦。床单洁癖连续抖两个小时床单的故事虽然引人发笑但也不由的令人心酸。三种情况的强迫症患者容易出现愈后不良:伴有强迫性人格、是童年疾病、伴有抑郁心境。

在后面呈现的表格中,李晓茹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强迫症的结构性特点。在强迫症的发病中,男性高于女性,发症契机多见于青年期与成年期早期,男性发病较女性早,以确认强迫为主而女性多以洗净强迫为主。

【如何治疗强迫症】

治疗强迫症有三种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满贯法与系统脱敏法。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两者结合是疗效最好的方法。

李晓茹老师强调了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不要压制,忽视它逐渐达到顺其自然。没有人能够达到完美,要学会接纳,自我开释是缓解焦虑的良方,治疗强迫症需要树立强大的信心。

李晓茹老师讲解结束后,让大家在提前发好的A4纸上,使用彩色蜡笔写下这次茶座最大的感想,并且继续解答观众提出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法和在场观众进一步的互动,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最后,李老师提出了她关于强迫倾向与强迫症的几点建议作为结束语:静下来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经常进行自我修炼克服自身焦虑与恐惧。

社会人茶座以较小的规模展开,并努力营造一个小而温馨的氛围,旨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更深入的交流。本期社会人茶座将心理学系的资深教师带到我们的身边,关注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心理健康。相信同学们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