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书记沙龙暨中特中心理论沙龙举行
4月29日下午,第61期书记沙龙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特中心”)理论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小礼堂举行,围绕推进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进行主题研讨。校党委副书记朱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静,理论专家代表,学校承担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和校内相关党建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以及部分院系级党组织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在线上线下同步参会。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为两位专家颁发聘书
程静在主持沙龙时表示,新时代党建工作对党务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学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专职组织员等队伍基本实现全覆盖配备,党务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建设专家型党务干部队伍的需求愈加凸显。此次联合开展沙龙,旨在依托学校“中特中心”这一平台调动更多资源,尤其是专家力量,进一步深化党建课题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顾红亮介绍了作为党委宣传部内设的非实体机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长期以来在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中心作用,积极整合相关优势学科和专家力量,持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并为学校推进党建研究及成果转化、为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朱民为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教育学部研究员汪海萍颁发了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聘书。聘任仪式后,两位研究员围绕本次沙龙主题分别发言。
校“中特中心”研究员、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发言
齐卫平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强调了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党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性。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高校党建工作也得以明显推进,但在如何更好地立足高校实际、推动与高校中心工作的有机深度融合、形成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仍有研究和探索的空间。他认为推动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关键要在“融”字上下功夫。一是要着重体现管党治党的“严紧硬”,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彰显党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度融合中真正体现打铁还需自身“硬”;二是要着眼于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辩证处理好形式和形式主义、痕迹和痕迹主义等关系。
校“中特中心”研究员、教育学部研究员汪海萍发言
汪海萍从党建、高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等几个概念说起,认为没有脱离学校中心工作的党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是双向演变、没有终点的过程。她提出从加强队伍建设的角度促进融合的思路,认为最关键的是党政工作队伍双方都要自觉树立融合意识。此外,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党建与中心工作、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等关系,抓实制度建设,确保制度供给在基层单位是可行的、务实的、能够落地见效的。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恺介绍课题情况
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黄瑾介绍课题情况
随后,相关课题负责人就研究主题、主要思路内容和初步观点进行了交流。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以中文系为例,在线介绍了对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的研究情况;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恺交流了“三全育人”视角下推动院系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协同融合的思考和探索;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黄瑾结合学部已有工作基础和实践探索,对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现实路径等进行了分析。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作总结讲话
部分院系级党组织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线上参会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院系级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学校党务干部队伍中的一支核心力量,也是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关键队伍。此次书记沙龙与学校“中特中心”联合举办,引入相关领域理论专家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沙龙的理论性和开放性,力求不仅在实务上、更从理论素养层面帮助院系级党组织书记队伍提升履职能力,是推动专家型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他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对高校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以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好党的全面领导。要处理好党建理念与工作实务间的“虚实关系”,做到既“实”中有“虚”、理念先行,又“虚”中有“实”、推动落地,将理念切实融入各项工作实务中。要正确认识理解抓好党建才能促进发展、抓好发展必须做强党建的辩证关系,切实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特别是与学校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融合问题,推动基层组织党政班子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合作。
据悉,此次沙龙之后还将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组建专项研究小组等形式,为院系级党组织书记党建研究能力水平提升搭建平台、提供指导帮助,进一步推动学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图| 杨雪薇 文 | 杨雪薇、孙都 来源| 组织部、宣传部理论办 编辑| 古丽达娜·巴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