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那些有趣的课】醉人心脾的“酿酒与酒文化”

09.12.2016  23:07

    《孔从子·儒服》有云:“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者。” 这句话意在用豪迈的酒量来衬托圣贤海量的气度——几千年前的尧、舜就已是酒文化的缔造者了,足见酒的魅力。生工学院的王学东老师为食品系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名曰“酿酒与酒文化”的专业选修课。记者来到课堂,却发现它不仅是一门传道、授业、解惑的课程,更是一场师生“把酒言欢”,让人享受品质生活的“派对”。

酒不醉人,酿酒却沉醉

    这门课本为大三学生开设,可课堂上也有不少大二的学生,足见其独特的吸引力。“掌握了专业知识之后,听这门课会更有启发。但是,听懂对大二的学生而言也不是难事。”王学东说。

    课程由课堂教学、“品酒大会”和啤酒酿造实习三部分组成。课程结束时,学生按各年级不同的要求完成课程论文。

    你也许喝过啤酒,但你是否会通过色泽区分啤酒的品质?怎样选择最合适的饮酒杯?是否好奇进口啤酒不如本地产啤酒的原因?知道啤酒是如何酿造的吗?想尝尝亲手酿的啤酒的滋味吗?从生产到销售,从现象到原理,酿酒在这里俨然变成了一场趣味游戏,让每个参与课堂的人都乐在其中。

    实习环节则更加趣味横生。原料筛选、粉碎、糊化、糖化、发酵……一步一步,严谨有序。一天辛勤的劳动变成了一杯浓浓的原麦汁,学生在这里充分地体会到了匠人的快乐。

    “以红酒为例,为什么红酒的瓶底有一个凹槽?”学生们不解。“红酒瓶底突起的凹槽可以用来分离沉淀,使红酒的口感保持在最佳的状态。”王学东就是这样从细节之处启发学生思考。

”品江湖,文化酒里藏

    这门课远比“酒精”更多。

    每一种酒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年份、品牌、产地。这背后蕴藏的不仅仅是物的价格,更是一段故事。每个著名的年份背后是粮食的丰收和无数匠人的心血。

    当讲到世界各地的啤酒节时,课堂上立马躁动起来。“慕尼黑啤酒节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我国也有青岛啤酒节……这些都是爱酒人士的狂欢。饮酒虽乐,可也要适度。”沸腾的课堂之上,王学东补充道。

    那么,最负盛名的慕尼黑啤酒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慕尼黑啤酒节在一个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意为牧场。历史上第一个啤酒节在1810年举行,是为了祝贺巴伐利亚的皇太子路德维希和勒吉公主的婚姻。后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7年。自1946年以来,规模越来越大,慢慢成了一个盛大的民间节日……这堂课上你不仅能享受味觉的盛筵,也能体会酒文化的趣味。

    2014级学生杨小龙说:“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也为我们打开了酒文化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追求品质生活的理念。

    也许这正是食品专业的学生引以为傲的一点——他们乐在其中的不仅是实验,更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