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8类行为有望换算成义务植树 相关规定征求意见中

12.01.2017  18:37

  东方网1月12日消息:植树,是我国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前天,记者从在本市召开的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建设座谈会上获悉,《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与统计管理规定(试行)》正在征求意见,8类行为有望“换算”成义务植树,即不用植树,通过其他方式也能尽到植树义务。

   优点:拓展了植树的内涵

  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相关规定,每人每年植树三棵的标准并未改变,但未必要通过植树的形式。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王祝雄表示,根据初步设想,直接为现有植被做除草、浇水、松土施肥、防治有害生物、整枝修剪等抚育管护,满足一定数量或时间,就可以折算为植树。又比如,繁育稀有珍贵树种树苗、救护保护级别森林野生动物、参加荒漠化土地等退化土地或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修建森林防火带等行为,也有望折算为植树。

  市林业局绿委办秘书处处长王玉华说,上海是最早尝试用其他形式来置换义务植树的城市之一。比如,以捐资代劳的形式,在指定地点新建乔灌草植被,或对指定乔灌草植被进行冠名或非冠名的养护,即认建认养,可视作植树。

  据统计,近五年,上海共有2943万人次参加各类形式的义务植树,植树2194万株,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基本维持在80%到85%。其中,认建认养的植树形式尤其受到上海公众的欢迎。2016年上海共推出可供认建认养的绿地123万平方米、树木7万多棵,共吸引约10万人参与认建认养。

  难点:如何进行统计认定

  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相关规定,救护保护级别森林野生动物1只,可折算成1株植树任务,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地救护野生动物,这些人即使有履行植树义务的意愿,但谁来统计和认可他们救护野生动物的数量,进而记录到相关系统、折算为植树,目前还没有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一项解决方案已经诞生。1月10日,面向全国的“全民义务植树网”正式上线运行,上海一家企业代表员工向该平台捐款1万元植树,折算下来,相当于让160多名员工各自履行了植树3棵的义务。随后,网站上自动生成“全民义务植树证书”,每张证书都有唯一编码和专属二维码,供验证真伪。王玉华说,从捐款到统计再到发证,全都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这样就自然跳过了由谁统计和认可的问题,加快了全民义务植树证书发放的效率,可有效增加公众参与各种形式义务植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