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法院遇“老大难”有对策 大房换小房差价供执行

31.07.2014  09:42
  东方网7月31日消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高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收执行案件57410件、执结57039件,对14名被执行人以涉嫌拒执类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同时,将1640人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对745人次被执行人实施限制出境措施,对12947人次被执行人发布限制高消费令,对21868人次被执行人在上海法院网上予以公开曝光。

  发布会上,针对“一套房”、经营性房屋迁让以及金融案件等执行“老大难”问题,黄浦、徐汇、虹口法院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各自的创新对策。

  黄浦:大房换小房差价供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时常会遇到被执行人除“唯一一套住房”外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这个时候,法院是否束手无策?

  郭先生与孟女士是夫妻,孟女士和女儿将90万元交给郭先生,委托其购买钱币。没想到,郭先生花28万元购买钱币后自行保管,剩余款项竟悄悄转移。

  2011年10月,孟女士向黄浦法院提出诉讼,要求郭先生返还90万元欠款,并与其离婚。判决生效后,郭先生通过隐匿财产、伪造合同等手段规避执行。

  调查中执行人员发现,郭先生名下虽只有一套房产,但面积较大,房产价值500余万元。法院将郭先生名下的房屋实施拍卖,得款470万元,扣除90万元执行款及相关费用后,剩余的钱款交还给郭先生,由其自行购房居住。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一套房”执行难题,黄浦法院探索出三套执行方案:不动产置换、提供安置住房、预付安置款或预留拍卖款。2013年至今,该院已对7起案件中的“一套房”进行了有效处置。

  徐汇:现场执行案准备工作足

  经营性房屋迁让案中,涉案房屋多为酒店、饭店、商店等营业场所,涉及商户及滞留者众多,法院如何面对一团乱麻式的执行难题?

  老沪闵路一大楼出租后,被两公司长期作为酒店经营使用。可这两家公司拖欠租金,大楼所有者打官司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然而,涉事酒店不仅地上地下结构复杂,里边还有大量的酒店员工和房客。同时,两被告公司还涉及多起债务纠纷,多名逃债者长期滞留。这些情况,令执行难度骤增。

  今年2月11日,经过充分准备,徐汇法院出动450余人,组成多个执行小组,对执行场所各部位、楼层逐一排查,有序清理现场;区劳动监察部门相关员工进行现场登记,做好安置工作;消防人员全面排查机房、厨房等重点部位,杜绝安全隐患。通过有效沟通,大批房客搬离了大楼。当天下午3时,法院将涉案房屋清场并交付给申请执行人。

  “这类易起冲突的现场执行案件中,协助执行的力量非常重要。”徐汇法院副院长孙海虹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法院共执结现场执行案件37件,其中涉经营性房屋迁让案9件,迄今为止无当事人提出信访。

  虹口:金融案件实际执行率超8成

  去年5月,虹口法院在执行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时,发现该案涉及一金融企业、某实业公司、某生物科技公司及一小型贷款公司,标的达3100万元。

  为减少各方的损失、平衡债权人双方权益、尽快变现财产,虹口法院积极组织债权人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协议:生物科技公司抵押房产拍卖成交后,金融企业优先受偿本金,其余拍卖所得款从归贷款公司。

  协议签订后,执行法官再次与生物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取得联系,告知其配合法院做好相关清场工作。随后的15天公告期内,抵押房产顺利清空,拍卖程序立即启动。目前,房产拍卖程序已经结束,所得钱款共约3300万元,其中3100万元优先受偿金融企业,剩余约200万元偿还贷款公司。

  虹口法院在金融案件执行工作中建立了三大机制,分别是抵押权人与首次查封申请人权利冲突之间的牵头协调机制、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机制、与辖区金融单位的沟通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对疑难案件的执行,确保金融案件及时得到清偿,稳妥处置相关纠纷。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虹口法院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404件,结案404件,结案标的金额约为13.24亿元。此外,金融案件实际执行率为80.41%、执行标的清偿率为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