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传统文化月】2018书院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之 “我在前洋保护古村落”主题沙龙举行
5月8日晚,2018年复旦大学“国风雅韵”书院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之“艺术介入与古村落文化保护:我在前洋,保护古村落”主题沙龙举行,近百位复旦师生参加。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和艺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张勇就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对话,屏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东炫出席并与观众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以古村落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张勇首先就他与古村落的相遇经历进行了介绍,前洋村位于双溪镇与寿山乡之间,青山绿水环绕。最初,他想通过纪录片的形式留住当地的文化现象,却发现当时对古树、湿地、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存在错误,因此决心留在古村落。他通过抢修、精修的方式,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修复了共计近30栋老宅;以竹韵和宋代风格为特色,将古村庄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传统村庄。在对古村落的文化现象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张勇首先着眼于日渐式微的传统竹编技艺。他就地取材,结合当地资源和历史传统,打造“竹韵之村”;邀请来自印尼巴厘岛和美国的艺术家来此制作竹装置,推动国际前洋艺术季“梦里前洋”国际生态雕塑展落地。他表示,加强中西方的交流合作,将各种文化艺术要素植入前洋,是推进村落文化复兴和艺术创新的另一种可能。
对谈环节中,王振忠以20世纪80年代为源,以徽州古村落复兴为例,探讨了集粹式的博物馆保护模式、旅游开发模式和乡村建设模式三种古村落保护模式的利弊。他具体举了黔县“碧山计划”的案例,讲述了在复兴过程中知识分子回归乡村、重新激活农村地区公共生活、让从事文化艺术的参与者驻居乡间的重要性。他表示,借此可以应对亚洲地区紧迫的城市化现实和全球农业资本主义引发的危机。这种模式正与张勇“竹韵前洋”的理念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但是如何更加长远的走下去,是未来值得探讨的方向。张勇提出,前洋的保护并不只针对其本身,保护现存的古村落就是在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和种子。他表示,希望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原生态的中国农村,并对对周边的村庄产生文化上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陆东炫表示,在发展前洋的过程中,需要在紧握其古朴自然资源的同时,用艺术和人文的力量增强乡村活力。地方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需要积极引进人才、聚集乡村人气,并呼吁更多对古村落保护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张勇等复旦教师将毕生所学投入乡村,振兴中国乡村文化,通过不断的努力,挖掘出古老村落背后蕴含的巨大文化潜力,为乡村传统文化保留了一片净土,生动地诠释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据介绍,今年暑假,书院“服务学习课程”将通过结合课堂理论讲授、团队案例讨论和当地考察实践等形式,身体力行地为复旦学子们继续讲述关于中华文化精粹保护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