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亮"没想象那么大 "中秋月"仅比平时大14%
节前,被传播得铺天盖地的“超级月亮”吸引的市民周先生对昨天晚上的月亮并不买账:“尽管很亮,但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大。”对此,天文学家表示,观测“超级月亮”的大小变化需要天文仪器,普通市民通过肉眼观测是很难感觉到大小变化的。
“中秋月”比平时大14%
月亮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的距离有近有远,当月亮在最近点,又恰逢满月时,看到的月亮最大,人们称之为“超级月亮”--今年中秋月就满足这两个条件。
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普主管汤海明介绍,从计算来看,中秋出现的“超级月亮”要比平时大14%,这是因为“超级月亮”出现时,月亮距离地球35.7万公里,比平均距离小2.7万公里。“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变化,若用肉眼观测,普通市民难察其变化。”汤海明说。
正因为“超级月亮”对普通市民来说观测难度太大,因此一直以来,天文学家并未将其列为重要天象予以重点观测,不过对专业人士来说,借助天文仪器还是能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分享让“超级月亮”走红
尽管昨天晚上的月亮不是最大、最圆,也不是红色的,但仍然阻挡不住“超级月亮”走红。网络上,人们纷纷晒出了昨天晚上拍到的月亮照片,向来注重天文科普的美国宇航局制作了关于今年“超级月亮”的科普短片,上海天文台也发起了号召身边有望远镜的人分享天文乐趣的活动。汤海明表示,几年前天文学离普通市民还比较远,天文爱好者拍到一张不错的照片刊登出来少说也要个把月,但现在任何人拍到的照片很容易就能传播出去。“只要朋友圈里有一个人有些天文素养,就能提醒一个圈子的人仰望星空。”汤海明说。
另外,他也切实感受到这些年人们的天文素养增长得非常快,这和我国航天实力的增长密不可分,比如许多人谈起嫦娥落月、神舟飞船、宇宙空间站时都头头是道。
“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最容易观测的,希望'超级月亮'成为孩子们对天文感兴趣的突破口,让更多对天文学有兴趣的人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汤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