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月为何会下雪?第七次北极科考将探秘

12.07.2016  13:05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进行冰站作业。(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昨日从上海启程,前往北极执行科考任务。此次考察以“雪龙”号船为平台,通过对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门捷列夫海脊、加拿大海盆、高纬海区等北极太平洋扇区进行多学科考察,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说,北方冷空气多源于北冰洋,有时即便到了6月,也会使我国北方降雪。因此,考察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对我国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队领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考察队共有128人,其中有3名外国人,是来自美国、法国高校的科研人员。此次考察总航程预计为10000多海里,历时78天,计划今年9月26日返回上海。为了执行海冰观测等任务,“雪龙”号船将搭载两架直升机,都是从法国进口的“海豚”直升机。夏立民说,根据此次科考的空中作业量,配备一架直升机就够了,之所以配备两架,是为了确保队员的安全。“一架是主力直升机,如果在执行任务时迫降海冰,另一架带有救生绞车的直升机将开展救援。
  与我国南极科考不同,北极地区有领土所属,所以大量科考项目要在破冰船上完成,而不能像在南极那样依托科考站。第七次北极科考是我国“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和评估”专项期间的第三个航次,海上作业时间有55天,任务很重,目标是系统掌握北冰洋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等要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李院生介绍,考察队在本次航程上选择了82个科学观测站点、30个备选科学观测站点,由于今年北冰洋海冰较少,冰站观测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备选观测站点设置得较多。在观测过程中,考察队将布放锚定潜标2个、锚定浮标1个,在水上采集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气象数据,在水下采集波浪、海流、潮位、海温、盐度等水文数据。这些数据中的一部分将被卫星接收,另一部分则有望在下一次北极科考中被队员获取。“锚定长期观测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连续、系统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我们研究北冰洋热通量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李院生说,“但我们不会布放很多锚定潜标和浮标,因为这种价值不菲的观测设备放入海洋后,可能会弄丢。
  据悉,今年8月,中俄两国将开展联合观测项目。我国第七次北极科考队有望借助这个项目,乘坐俄罗斯破冰船,在门捷列夫海脊等区域进行海洋综合观测。(作者 俞陶然) 【来源】上海观察